文档介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
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选入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须知道的基本历史事实,学习难度不大,而教育意义深远。教师要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同时研究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历史;课堂;趣味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记录人类成长历程的学科,它是人类文明和经验的积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意义重大,因而历史的学习是必要的。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选入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须知道的基本历史事实,学习难度不大,而教育意义深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历史课上垂头丧气,听课不认真,还总是搞小动作;对历史学习并不重视,老师留的历史作业也不认真对待;每次考试的时候,只要求及格。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悲哀的。总结失败的经验,分析历史教学现状,有利于我们改革自己的教学,拯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
1 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历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其对历史学习的看法、情感波动以及心理动向,及时获取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讲解唐朝历史的时候,学生对于背诵性的历史知识热情不高,直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唐朝历史有关的电视剧片段(《武则天》、《隋唐演义》)、电影以及综艺节目等,让学生在观看中逐步了解唐朝的成立、发展、演变情况,为教材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历史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
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要学生会质疑,教师先要培养其质疑能力。
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般有四种办法。第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教师应当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大教学观并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多用微笑、点头、注视、手势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或者不切主题、奇思异想,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积极的肯定或善意的点评,以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第二是指引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质疑。这一点应当训练经常,不要求学生个个训练有素,但至少都得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第三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善于质疑。第四是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乐于质疑。
课堂教学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