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气象与雾霾的关系.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象与雾霾的关系.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9/7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象与雾霾的关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气象与雾霾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环境》2016年第6期
■文、图/巢清尘
近些年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围绕雾和霾的区别、我国雾和霾天气发生的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雾和霾特别是霾形成的影响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一、雾和霾气象与雾霾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环境》2016年第6期
■文、图/巢清尘
近些年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围绕雾和霾的区别、我国雾和霾天气发生的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雾和霾特别是霾形成的影响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一、雾和霾及其主要特征
雾和霾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人类活动排放,霾能使远处光亮的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雾与霾的最主要的区别包括: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不同,雾出现时相对湿度过饱和,而霾出现时相对湿度较低;出现的时间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较稳定时比较容易出现。另外,在一定条件下,一天当中雾和霾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有时会相互转化。
二、气象条件对雾霾形成的影响
从气象条件看,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是指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气象上称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逆温层形成后近地层大气稳定不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在低层堆积,增加大气低层和近地面层污染程度。
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从气象角度说,雾和霾秋冬季呈多发态势。这是因为特定的季节气象条件导致了雾和霾天气的多发。对于雾而言,秋冬季节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大气上下流动少,比较稳定,这样有利于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日数较其他季节居多。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而形成雾。秋冬季节由于冷空气活动、辐射降温等原因使得夜间和清晨逆温存在日数比其他季节多。对于霾而言,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特点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霾发生时的天气条件特点是气团稳定、较干燥,秋冬季满足这样的天气条件日数多,加上一些地方采暖用煤,粉尘大,容易形成霾。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为多雨期,局地对流强烈,雨水较其他季节充沛,雨水对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起冲刷作用,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
总体而言,一是近地层空气流动性较差是雾和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夏季,多强对流活动,空气流动性较强,不利于雾和霾的形成。而秋冬季节近地层空气流动性较弱,有利于雾和霾的形成。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