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男人的郎酒——郎酒广告战略定位策划案
郎”的出彩机会
一句“无酒不成席”,把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概括得十分精到。难怪中国酒业会风起云涌,难怪中国酒厂要前赴后继。但是,纵览国内白酒行业广告,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他们一方面绞尽脑汁地去寻找“诉求”、“卖点”以达到最大限度刺激购买欲的目的,一方面却又对最明确、最普遍的消费群— 男人熟视无睹。白酒企业少见广告语,即使有,也如出一辙、毫无新意。一些自吹自擂、海阔天空的广告语看似大气,实则浅薄庸俗。白酒是卖给男人喝的,男人是当然的白酒消费主角。而我们的广告却不去体贴入微地研究男人,琢磨男人,我们的白酒叫卖能抓住男人的心吗?白酒广告能摘取效益这只金苹果吗?反过来,放眼针对女人的化妆品广告,一招一式,无一不是与女人“肌肤相亲”,一句句暖洋洋的话直捣女人心窝,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女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哄得所谓伊人神魂颠倒,成天弄些霜呀膏的往脸上砌。可以这样说,过去的白酒,广告费投入最多,成功的广告最少,广告中大话多于文化。美国人说:“用于广告上的钱有一半打了水漂,搞不清楚的是,到底哪一半打了水漂”;德国人也说:“现今人们可以这样认为,至少四分之三的广告开支颗粒无收”。于是就有很多广告人用这来为自己平庸的广告策划开脱,使无数业主成为冤大头。其实,假如我们把广告锤炼得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与品牌,与市场,与营销贴得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们大有可能减少广告的无效开支的。 
这种现象对于整个崇尚文化的白酒界,应是一种尴尬,而郎酒则可以暗喜:机会来了哦! 
“郎”的男人味
郎酒的机会其实就在于其本身这个“郎”字。关于“郎”,我们似乎可以作这样的想象—— 一百多年前,一个勤奋、豪爽的男人,有一天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冲动,选来上好的谷物,取出甘冽的山泉,按照高人传授,融进自己的灵感,把一种从此香入男人骨髓的酒留在了世上。也许是受地名的恩泽,也许是酒的主人本来就是要用最美的酒犒劳世上真男人,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不经意地就响了起来,而且一响就是上百年。在这种想象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郎酒广告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支撑点,那就是“郎”= 男人。 
字典上说:“郎”,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古代女子对情人或丈夫也称做“郎”。就此看来,自郎酒诞生的那一天起,它的创始人就有意无意地已经以品牌的形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以及广告定位,甚至,已经为郎酒日后发展成为高档酒埋下了伏笔,因为“郎”在古代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侍郎”。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官了。这个“郎”字,是郎酒的前人给后人留下的另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笔独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至精至简、至深至远的广告思想。遗憾的是,过去我们酿着郎酒,藏着郎酒,喝着郎酒也卖着郎酒,居然从来没有去深入研究这个“郎”字,更没有循着这个“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去打造郎酒的广告语言,去施展郎酒在营销过程中应有的情感魅力 ——郎在家里闲怠了许多年。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彻底破译了这个“郎”字。 
“郎”的广告语
我们不妨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表,对郎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主角身份品格特质 
郎年轻男子 热情、开朗、豪爽、勇敢、勤奋、聪明。不怕挫折,敢于挑战。勤奋的男人 
勇敢的男人 
智慧的男人 
成功的男人 
钟情的男人 
…… 
——好男人 
情人 
丈夫 浪漫、钟情,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