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种检查方法比较
专业:临床医学指导教师:胡晓艳
班级:20120级13班姓名:姜如娇
学号:201210011322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多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效果。方法:从消化道不适儿童中筛选出符合研究的患儿97例,实施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等4种方法检测。结果: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14C尿素呼气试验、%、%、%、%,特异性分别达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可以考虑以非侵入性14C尿素呼气试验为主,以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为辅。
【关键词】: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敏感性特异性
消化道疾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占据主要作用,儿童期正处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阶段[1]。早期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寻找出比较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检测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5月因消化道疾病在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诊治的部分儿童实施了多种方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不适儿童中筛选出97例就诊前1个月内未曾服用非甾体消炎药、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的患者,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4~13岁。所有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等4种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所有患儿均先行胃镜检查, cm的胃窦大弯处黏膜活检组织3块,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快速尿素酶检测、细菌培养,胃镜检查前1天实施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细菌培养:将5%~10%的山东马血加入哥伦比亚琼脂并放置与80℃下实施溶血,待温度降低至50~60℃时将1 U/ml的万古酶加入配置成培养液。将胃黏膜实施无菌划线接种后,立即放入微需氧袋内并与37℃下放置5~7 d,若未发现菌落,转种后再实施3 d的培养,然后观察。肉眼观看菌落呈现透明的1~2 mm直径的针尖样,经常规革兰染色后显示阴性,油镜下观察则呈S状弯曲菌、海鸥状或短杆状菌。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氧化酶鉴定均呈阳性。 14C尿素呼气试验:所有受试患儿用凉开水于20 ml餐后2 h或空腹服用1粒14C尿素胶囊,并静坐20 min,然后用力向集气瓶内吹气直至瓶内液体变为无色(若吹起超过3 min仍未变为无色,也停止吹气),封闭集气瓶,对其进行14CO2检测,含有14CO2即表示患儿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病理组织切片检测:采集的胃黏膜活检组织切片常规固定、脱水、硝酸银染色、脱蜡后于43
℃下浸润在1%硝酸银中15 min后行Giemsa染色,然后镜下观察染色情况,若出现褐色或棕色弯曲状物则判定为阳性。 快速尿素酶检测:将胃黏膜活检组织放入含有酚红及尿素的试剂中,观察试剂颜色,若试剂变红,则判定为阳性,颜色越深、变色越快表示感染数量越多。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χ2检验,计算各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等并进行对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