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组委会
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总体方案
(2017年7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工作要求,切实发挥文化消费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助推首都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打造北京文化消费特色品牌,彰显城市文化特征,增强全国文化中心辐射引领功能,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和市政府《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京政发〔2014〕44号)工作要求,定于2017年7月至11月举办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以下简称消费季)自2013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实现直接消费金额427亿元,成为本市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广泛关注,并被多省市学习借鉴。
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第五届消费季按照“文、惠、早、联”四字方针,坚持“两个巩固”、“三个提升”工作方向,精心策划设计总体工作框架。两个巩固:一是巩固历届消费季活动的成果与资源。对往届配合度较高、口碑较好、主题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和精品活动,进行重点支持,鼓励继续参与创新。二是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经验与做法。严格落实《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项目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整合“一季”(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一卡”(北京文惠卡)、“一券”(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一榜”(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等文化消费促进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形成全市范围内的消费促进合力。三个提升:一是努力提升活动品质,注重成效。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数字创意产业提升等时代主题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充分体现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努力形成文化消费新特色,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团队结构与运作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社会专业机构,从活动统筹管理和服务、品牌宣传推广与运营、总体效益评估三个维度,组建专业化团队,形成职责明晰、环环紧扣、协同联动的运作机制与组织模式。三是努力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平台化服务。按照子品牌集成支撑母品牌的模式,充分发挥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和专业机构力量,在文化消费品牌评选培育、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打造、文化消费理论研究探寻和经验交流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消费季从单纯的文化消费促进活动集合体,向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促进平台转变。
二、主题目标
(一)年度主题
文荟北京质惠生活
(二)活动目标
2017年是“十三五”文化建设提升之年,也是消费季五年小结之年。第五届消费季活动,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的国家文化战略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传承创新弘扬”为主线,按照融合发展、创新供给、拓展受众、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将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传播相结合,将优秀文化内容生产和科技载体创新应用相链接,将文创产业振兴和惠及大众生活相贯通,进一步巩固和发挥
供需对接平台和资源链接纽带的作用,积极引导大众消费由基本保障型向精神追求型、文明发展型升级,以更高品质、更加丰富、更多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预计直接文化消费金额将达到160亿元以上。
。广泛整合各类资源,鼓励文化精品创作,集中推出一批奏响国家民族时代强音、讲述百姓身边日常故事的既“叫好”又“叫座”的原创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丰富度和品质满意度。
。切实强化在汇聚北京文化资源、释放消费潜力方面的平台链接功能,努力扩大文化消费的覆盖领域、承载空间和服务人群,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到文化消费活动当中来,推动北京文化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和品质。
。大力提高品牌策划营销水平,建立内容导向的主动传播思维,依托多媒体整合联动的传播矩阵,开展层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