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他走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前列”.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他走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前列”.doc

上传人:周瑞 2022/9/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他走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前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走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前列”
谷力在回答《人物》关于王小波与当代文学关系的以下问题时,赵勇特别强调,他曾在1997年买回了王小波在大陆出版的所有作品,并一一通读,甚至一些学者谈论王小波的著作,如《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浪漫骑“他走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前列”
谷力在回答《人物》关于王小波与当代文学关系的以下问题时,赵勇特别强调,他曾在1997年买回了王小波在大陆出版的所有作品,并一一通读,甚至一些学者谈论王小波的著作,如《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等也均有涉猎。在他看来,“阅读王小波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感受和体验”。他说他更喜欢《时代三部曲》中的《黄金时代》,其中最为中意的是《革命时期的爱情》。而关于杂文和随笔,他认为“虽然不是篇篇都好,但总体上水准很高。”
记者:作为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您如何评价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这个地位是否存在着一个标准?
赵勇:如果我来评价王小波,我会觉得他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享有较高地位。我认为他的写作是一种智性写作,甚至是一种带有解构主义色彩的后现代主义写作,而这种写作在当时具有超前性。他生前比较寂寞,死后享有哀荣,这固然与他的突然去世有关(这一点有点像诗人海子),但也意味着大家对王小波及其作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对一个作家地位的判定可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基本的标准应该有。要我来说,这个基本的标准就是思想性和文学性。我觉得王小波是将这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家,符合我心目中的标准。
记者:您认为王小波的小说是否存在没有被经典化的现象?
赵勇:我不太愿意在“经典化”这个问题上谈论当代作家。我在2010年曾写过《谁在建构当代文学经典?当代文学能否建构成经典?――“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反思》一文,其核心意思之一是:“文学经典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又对其艺术价值提出了很高要求。近20年的当代文学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它们在艺术价值层面还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且没有经过充分的历史沉淀。”正是因为我持有这一观点,所以我觉得王小波的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15年左右的时间还太短。
但我也知道,当代文学界有一些学者是很在意“当代文学经典化”这个问题的,而事实上,他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一些他们所喜欢的作家成为经典作家。但在被经典化的作家作品中,王小波往往榜上无名。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小说的价值确实是被低估了。这也让我意识到,评论家,尤其是那些致力于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评论家,他们的评判标准、尺度等等可能会有些问题。他们还容纳不下王小波这个另类的作家。
记者:在当代作家、评论家这一方面,除了陈村、奠言、刘心武、朱文、林白、蒋平、许纪霖、崔卫平、艾晓明、朱正琳等少数几位谈及过王小波外。其余大多表示对王小波不很了解,不愿多谈,这与之前史铁生去世时的反差很明显,您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
赵勇:如果真的读过王小波并了解他的阅读和写作情况,我觉得好多作家是应该感到惭愧的。王小波当年在美国时,读遍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我们现在的作家谁有这样的阅读经验?前几年顾彬说中国当代作家不懂外语,马上引起了一些作家、学者的反感,并大力论证不懂外语也可以写出好作品。而在这一方面,王小波是远远走在中国当代作家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