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基金经理“公”转“私”.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金经理“公”转“私”.doc

上传人:碧痕 2022/9/1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金经理“公”转“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金经理“公”转“私”
林华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频率有加快迹象,而与以往基金经理在基金业流动不同的是,这一波流动中明星基金经理更多涌向了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基金并非一片坦途,公募基金经理需要一个适应期,虽然不用面对公募基金经理“公”转“私”
林华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频率有加快迹象,而与以往基金经理在基金业流动不同的是,这一波流动中明星基金经理更多涌向了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基金并非一片坦途,公募基金经理需要一个适应期,虽然不用面对公募基金的排名压力,但面对的业绩压力可能更大。
基金经理离职潮暗涌
继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等离职之后,公募基金经理们再次涌动离职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个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期都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的问题。进入2007年以来,基于对公募基金的赎回压力以及强调短期排名的不满,越来越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开始转战私募基金。
基金经理炫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的变动率。近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更使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所关注。每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不断增加,平均任职期限不长于一年半。在美国,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一般超过5年。
2000-2006年的7年间,职位更换最频繁的基金经理,是现任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的信达澳银领先增长的基金经理曾昭雄,自2003年4月起,他曾先后任职于泰达荷银、景顺长城、招商等3家基金管理公司的8只基金。
从基金分类看,66只基金中,封闭式基金11只,其余均为开放式基金。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率相对较高,有2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占40%。此外,货币型、混合型、保本型和债券型基金经理的变动率分别为24%、22%、7%、7%。
“金钱”和“游戏规则”导致离职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经理抛弃公募基金原因较为复杂,但其中公募基金关于基金经理收入分配制度及个人投资限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原因。
调查显示,公募基金经理在收入上属于当之无愧的“金领”。国内基金经理现在的收入因所在公司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规模较小的公司,基金经理年收入数十万元;规模较大的公司,基金经理收入可能超过100万元。但这样的高薪酬也并不能让基金经理满意。去年以来,随着基金规模的井喷式增长,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也与日俱增,可公募基金经理们并未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使他们创造的价值与得到的回报显得不成比例。
与公募基金封顶的年薪制相比,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为灵活。由于不受仓位比例限制,也不披露投资状况,私募基金在去年的市场行情中通常能获取2~3倍的收益。如此一来,私募基金惯用的收益分成模式,把公募基金经理远远甩在了身后。
此外,公募基金经理个人不能为自己买卖股票、基金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无法开展、基金经理不能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等,这些限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对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的货币实现构成了障碍。于是,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只得通过私下建“老鼠仓”来堤内损失堤外补。然而,“老鼠仓”也让人胆战心惊。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在积累了一定名气或客户资源后,选择了转入私募基金,甚至自立门户组建私募基金。
事实上,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增长,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变革和中国经济的强大增长潜力使他们相信,这一轮牛市是自己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