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小茴香籽的功效.doc

格式:doc   大小:2,438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茴香籽的功效.doc

上传人:文艺人生 2022/9/12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茴香籽的功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茴香籽的功效
小茴香籽的功效
关键词:化痰止咳茴香中草药
分享到:
本文导航
【异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
小茴香籽的功效
小茴香籽的功效
关键词:化痰止咳茴香中草药
分享到:
本文导航
【异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茴香
多年生草本,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分枝,灰绿色,表面有细纵纹。茎生叶互生,~,由下而上渐短,近基部呈鞘状,宽大抱茎,边缘有膜质波状狭翅;叶片3~4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至丝形。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3~12厘米,伞梗5~20枝或更多,长2~5厘米,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5~30,小伞梗纤细,长4~10毫米;不具总苞和小总苞;花小,无花萼;花瓣5,金黄色,广卵形,,宽约1毫米,中部以上向内卷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药卵形,2室,花丝丝状,伸出花瓣外;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极短,浅裂。双悬果,卵状长圆形,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外表黄绿色,顶端残留黄褐色柱基,分果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纵梭,每个棱槽内有一个
油管,合生面有2个油管。花期6~9月。果期10月。
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本植物的根(茴香根)、茎叶(茴香茎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的果实,呈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有时带小果柄,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外表黄绿色。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分果中有种子1粒,横切面微呈肾形。气芳香,味甘微辛。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浓味甜者为佳。
主产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亦产。
莳萝子与本品形极相似,甘肃、广西等部分地区有以莳萝子作茴香使用者。《纲目》亦称莳萝子别名小茴香
,可见以莳萝子作茴香,历史已久。但二者名实不宜混淆,其药材之主要不同点为:莳萝子较小而圆,分果呈广椭圆形,扁平,长3~4毫米,直径2~3毫米;横切面背面四边不等长,两侧延展成翅状。气味较弱。参见"莳萝子"条。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约3~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50~60%、小茴香***18~20%。尚含:α-蒎烯、α-水芹烯、莰烯、二戊烯、茴香醛、茴香酸、爱草脑。另含顺式茴香醚,对聚伞花素。
此外,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组成中,洋芫荽子酸占60%、油酸22%,亚油酸14%、棕榈酸4%。尚含大于C18的醇和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等所成的蜡,豆甾醇,7-羟基香豆精等。
苦茴香的果实含茴香醚60%,茴香***30%;而甜茴香含茴香醚80%,茴香***10%。也有的茴香不含茴香醚而含爱草脑。
【药理作用】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它能降低胃的张力,随后又刺激之,而使其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因而促进
气体的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此种作用可被局部..药取消,因此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它还有某些抗菌作用,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在豚鼠的实验性结核中,茴香醛并无抗结核作用,但能略微加强小量链霉素之效力。小茴香***为樟脑的异构体,故有与樟脑相似的某些局部刺激作用。
【炮制】茴香:簸去灰屑,拣去果柄、杂质。盐茴香:取净茴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有焦香气味时,用盐水乘热喷入,焙干。一法:以净茴香加盐水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每茴香100斤,用食盐3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苦辛。"
②《唐本草》:"辛,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平,甘,无毒。"
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
【归经】入肾、膀胱、
胃经。
①《汤液本事》:"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大阴、阳明、太阳、少阴经。"
【功用主治】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
瘘。"
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
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