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868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ppt

上传人:yzhlya 2022/9/12 文件大小:2.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淮南东方医院总院
心内二科钱志刚
定义
1、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淮南东方医院总院
心内二科钱志刚
定义
1、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有无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均无法预料。
病因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
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预测因素: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
2、各种心肌病:5%-15%;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为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小于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病理生理
1、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3、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较少,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
4、无脉性电活动: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可见于急性心梗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
临床表现
1、前驱期:有或无非特异性症状,胸痛、心悸、气促、疲乏等;
2、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典型表现:胸痛、呼吸困难、突发心悸/头晕,部分病人可无预兆。
多数在猝死前的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有心电活动的异常:Eg室颤之前常有室速发作。
临床表现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脑血流急剧减少(意识丧失),可表现为肢体抽搐、短暂的叹息样呼吸、大小便失禁。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4-6min)→不可逆性脑损害(数分钟)→生物学死亡。
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立即心肺复苏、尽早除颤。
心肺复苏之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即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他常见原因为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复发等。
“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心跳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
尽早复律治疗。
处理顺序:
一、识别心脏骤停;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
:按压部位、按压幅度、按压频率(30:2)。
:仰头抬颏法
:有条件进行球囊辅助呼吸、气管内插管。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均为30:2。
:有条件尽早除颤。
识别心脏骤停
胸部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
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
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
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
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心肺复苏—BLS(CAB)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心肺复苏—BLS(CAB)
人工呼吸: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心肺复苏—BLS(CAB)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心跳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