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各级重视,措施有力,全县“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扎实推进我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精简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共取消行政审批项一、各级重视,措施有力,全县“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扎实推进我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精简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6项,调整为管理服务事项237项,承接州政府下放行政审批项目82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取消了部分限制市场主体准入的资质、资格证,堵死了变相实施行政审批的后门,为市场主体松绑减压,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编制公布了《砚山县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并根据《文山州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管理办法》、《文山州县(市)政府简政放权考核评价办法》,做好我县简政放权考核工作,促进简政放权工作逐步步入常态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权责清单制度。今年年初县政府各部门和乡镇完成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县政府及各部门门户网站、省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布。四是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对涉及行政许可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按照省、州要求积极做好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工作,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打破中介服务的垄断局面,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五是搭建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建成了覆盖到村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和行政审批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服务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六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通过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企业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实行“先照后证”、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等措施,我县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注册资本大幅增加、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企业信用意识不断增强的局面。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16650户,其中:200多户企业、1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了“先照后证”;1632户领取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改革前全县每月平均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各类企业仅有26户,改革后每月平均增加到79户,增长率204%;改革前“名称预先核准”每月平均核准9份,改革后每月平均核准41份,增长率356%。七是执法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在2015年机构改革工作中,按大部制和建立统一的大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的要求,我县整合了工商、质监、食药监执法队伍,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解决了多头审批、重复执法和执法力量分散等问题。
总体来看,全县“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是快速的,成效是明显的。“放管服”改革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社会“腾了位”、为廉政“强了身”,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放管服”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同志对“放管服”改革的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放管服”工作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全新的改革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不敢大胆创新,存在着推一下动一下,“不想主动减肥、只等别人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