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1,33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9/15 文件大小:1.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第一页,共27页。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第一页,共27页。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急性期由于血栓脱落所致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第二页,共27页。
内容简介





第三页,共27页。
病因
静脉内皮细胞层具有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
先天性: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后天性: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药物和疾病
血流淤滞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第四页,共27页。
DVT分型和临床表现
周围型:小腿
中央型:髂骨
混合型:周围型向近心侧发展、中央型向远心侧发展
第五页,共27页。
DVT分型
第六页,共27页。
DVT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中央型
混合型
周围型
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第七页,共27页。
第八页,共27页。
血管彩色多普勒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和程度,又可测定深静脉系统血流速度的变化。
辅助检查
静脉造影
诊断金标准;但却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
早在1942年Homan就指出,静脉造影会导致血栓形成。
第九页,共27页。
治疗
抗凝治疗
介入放射治疗
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
第十页,共27页。
治疗
抗凝治疗
华法林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钠
第十一页,共27页。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尿激酶应用较广泛。
第十二页,共27页。
手术治疗
适应症:严重髂-股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无效,特别是合并股青肿,可能出现患肢坏疽者。取栓术仅适用于发病后72—96小时内。根据血栓形成后的病理改变指出,7天后血栓已机化并与静脉壁粘连紧密,因而取栓术只适用于发病7天以内。
第十三页,共27页。
介入放射治疗
通过介入放射手段插入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
适应症:中央型或混合型患者
方法或途径:
(1)经颈内静脉
(2)经对侧股静脉
(3)经同侧股静脉
(4)经同侧腘静脉
第十四页,共27页。
经股入路
经颈入路
经颈回收
第十五页,共27页。
患肢护理
一般护理
溶栓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心理护理
预防
护理
第十六页,共27页。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常因患肢胀、痛、不能下床活动
焦虑和悲观
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页,共27页。
一般护理
饮食指导
绝对卧床
患肢抬高
严禁按摩
环境舒适
注意保暖
避免患肢穿刺
第十八页,共27页。
患肢护理
室温保持在25℃左右注意患肢保暖。
患肢制动,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
正确使用弹力绷带。
每日定时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足动脉搏动情况。
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并记录。
静脉穿刺忌选择患肢作为注射对象,并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少用造影剂。
抬高患肢: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第十九页,共27页。
溶栓的护理
定期血常规和血凝四项的检查。
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反复穿刺。
观察口腔、鼻腔、消化道、***有无出血。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引流液量、颜色和性质。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有无呕吐,防止颅内出血。
第二十页,共27页。
并发症的护理
肺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