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2 2
2 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 2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卷第期年月
29 2 20092 3 ( Philos. &Soc. Sci. Edit. ) Vol. 29 No. 2 Mar. 2009
· 哲学研究·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简论
李春生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异化劳动
概念浮动着两种异质理论逻辑和话语诉求,是显性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和隐性的实证分析相互缠绕
的一个矛盾体。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三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批判概
念,还是一个主体性概念。由于异化劳动概念方法论的弱点和局限,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
困境。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方法论特征
中图分类号: A81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0964 (2009) 02 0008 0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方法的进一步拓展,马克
称《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对资思只是把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延伸到资本主义条件
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异化生存状态进行了全下工人劳动异化批判。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异
面剖析和批判,不仅从感性经验层面探讨了工人异化劳动理论总体上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
化现象的真实状况,而且马克思又走进历史深处,从的哲学运思方法,具有了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实
理想化的人类本质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由劳动异化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
导致的人的孤独化、疏离化和物化的悲惨境遇,具有的异化劳动概念是复杂的矛盾体,交织着人本主义
强烈的心灵震撼力和无可辩驳的理论说服力。马克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分析方法,而人本主义的思想
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既是一个哲学思辨概念,也是一方法又居于理论逻辑的统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的
个经济学的实证概念;既吸取了黑格尔精神异化的科学方法是在马克思运用人本主义思想方法反观经
辩证内涵,又带有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异化的人学批济现实时的一种无意识的“外溢”或者是不自觉的
判色彩;既表现了马克思从抽象人的本真状态出发“偏移”,或者说异化劳动概念是处于显性的人本主
的伦理价值批判浪漫激情,也表现了他试图从事实义的思辨方法和处于隐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
出发来确证私有制条件下的工人生活的真实画面, 的相互缠绕和冲撞的一个矛盾复合体。本文赞同第
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过渡性、矛盾性三种观点。下面就青年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方法论特
和多种逻辑线索相互交织和冲突的复杂性。本文主征具体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自己的思考,以求教
要并不是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理论来源、精于大家。
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逻辑框架,而是着重分析异化理一
论的方法论特征。
关于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众所周知,推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是
异常丰富的:一是黑格尔的思想,二是费尔巴哈的人
点,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本学,三是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