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摘要】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速效、超短效麻醉性慎镇痛,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阐述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非特异性酯酶代谢、持续给药无阿片蓄积等药理特性,目的在于探讨瑞芬太尼副作用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无迟发的呼吸抑制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临床应用
1 药理特性
瑞芬太尼是近年阿片类药药理学上的新发展,为强效、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它的Keo(药物从效应室转至中央室的速度常数)较大,,t1/2Keo(血浆与效应室间平衡半衰期),即其血浆与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平衡的速度快,药物起效快,它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N-酰基端存在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在肝外持续水解[1],其消除主要是因为药物的快速清除而不是再分布。
无论持续输注多长时间,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减少一半的时间仅需3~5min[2],即使从最大有效速率如ED99速率输注,停药后仍无恢复延迟之虞[3],故无需手术结束前逐渐减量或提前停药。
瑞芬太尼的滴注直到手术结束时才停止,自发呼吸的恢复约7min,呼吸达到足够水平为10min,对呼吸有反应为10min,在12min时可以拔管[4]。
为保证神智消失,[5]。单次给药时,瑞芬太尼使患者意识丧失的ED50为12μg/kg,而阿芬太尼为17μg/kg,且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为阿芬太尼的20~30倍[6]。
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不受终末器官的功能影响,肝功能或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一致,但需注意的是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瑞芬太尼的通气抑制作用更敏感,较小剂量就使分钟通气量下降50%,但其镇痛作用与苏醒不受影响[5],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瑞芬太尼的敏感性并不增强,苏醒也没有改变。Dershuitz[7]/(kg·min)的速度给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输注瑞芬太尼3h,发现每分钟通气量降低28%,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清除率与健康人相似。Shlugman[8]等观察了瑞芬太尼对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与正常人每分钟通气量的影响,发现每分钟通气量降低程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停止输注后15min,正常人每分钟通气量已恢复正常,肾功能受损患者恢复至正常值的85%。
2 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止痛作用的强度足以应用于各类手术,既用于腹部、妇产科、胸部、骨科、颅脑和冠状动脉搭桥等大手术,也用于局部和区域阻滞的辅助用药,还用于非住院患者的小手术[9]。它的药理特性,决定了它尤其适用于短小手术麻醉、心脏手术麻醉以及肝肾功能损伤患者、老人、儿童等特殊患者的麻醉。
Servin[10]等的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可以有效地为局部及区域麻醉提供镇痛。(kg·min)为最合适,可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