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8/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鸿飞任为正毕玉顺
【摘要】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特异性识别新生淋巴管的标志物,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远远落后于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淋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许多研究证实了VEGF-C及VEGF-D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作用,使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开始成为肿瘤淋巴转移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转移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疗效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播散和转移的途径主要有:1)局部浸润; 2)体腔、体表直接种植; 3)经血管的血道转移; 4)经淋巴管的淋巴转移。其中淋巴转移大多发生在肿瘤转移的初始阶段,是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和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扩散的重要途径,肿瘤内淋巴管存在与否,以及肿瘤内是否存在淋巴管的新生尚未明确。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特异性识别新生淋巴管的标志物,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远远落后于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淋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许多研究证实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phalic vessel endothEi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 LYVE-1)是一种特异性氨基葡聚糖透明质酸受体,均匀分布在淋巴管的管腔面和基底面,可将透明质酸通过淋巴内皮转运至淋巴。Mouta等[4]认为LYVE-1与prox-1联合检测会更好的标志淋巴管内皮细胞。
其他标记物如5’-核苷酸酶、桥粒蛋白(desmoplakin)、lyp-1等,因缺乏严格的对比研究,能否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尚待研究。
2 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淋巴转移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目前对于VEGF-C/D促进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有研究认为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组织内压力增加等原因导致VEGF-C或VEGF-D分泌增多,通过与VEGFR-3的作用促进淋巴管生成。VEIkkola等[5]在VEGF-C156S(第156位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丝氨酸,只能激活VEGFR-3,而不能使VEGFR-2活化)和VEGF-D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表明,VEGF-C156S和VEGF-D均可促进皮肤淋巴管增殖、管腔变大,证实通过VEGFR-3信号传导可诱导淋巴管生成。该信号通路传导途径为,VRP与VEGFR-3结合后导致其磷酸化并激活SHC蛋白,使后者的SH2区与PTB区结合而发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SHC蛋白可与调节蛋白Grb2的SH2区结合,并促进Grb2的SH3区与尿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Sos结合形成复合体,此复合体形成后激活Ras信号传导途径,并最终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途径。
VEGF-C VEGF-C作为最早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可通过旁分泌模式调节淋巴管的生长。Karkkainen等[6]发现完全缺乏VEGF-C的小鼠在出生前即死亡,而VEGF-C呈不同形式缺陷的小鼠出生后常产生腹腔乳糜液积聚,提示VEGF-C的单一功能不全即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