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新趋势 】是由【湘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新趋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新趋势
纪嘉伦
高度重视景观设计,注意多学科全面配合,切实做好环境
近十多年来,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如此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必然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居民生产生活、文化古迹等造成极大的威胁。贯彻我们要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和最小的环境污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生态之路:“自然、和谐、平衡、唯美”
郑石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优化利用公路沿线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使公路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果喜人。
郑石高速公路的环保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一路上经过冲沟地带、采煤区及采空区,文物古迹、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坚持“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环保选线”的原则,采用“自然式设计”,使高速公路与周围地形完美结合。
他们注重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为建设生态环保路费尽心思。施工中他们采取了各种环保措施。把节约利用土地,提高用地效率放在重要位置。他们按照地势起伏对服务区进行分层设计,在不适合农业及林业耕种的地区尊重自然地形、随坡就势,采用“零填”方式建服务区,最大限度节约耕地。
郑石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高速公路要想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平衡、唯美”的原则,实现“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建设思路。
通常看来,传统的交通规划主要着眼于道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机动化的交通需求为目标,没有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使交通从规划开始起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未来高速公路将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注意土地占用、能源消耗、景观协调、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安全运输、旅游感受等方面的影响。
高度重视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通常由道路线形、自然景物、道路与环境的融合及公路构造物等构成,其对人们形成的综合效应是“舒适性”。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重视自然资源中审美主题的研究、开发和保护,以期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要遵循功能性、超前性以及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高速公路的首要功能是运营,景观设计不应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所降低,必须服从高速公路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满足高速公路的“功能性”要求。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是一种随时间推移的动态景观,所以道路环境景观设计既要保护近、远期的景观效果,又要注重设计的超前性,使景观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当与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造景为主,既体现粗犷、气魄和力度,又具有简洁、明快、统一流畅的风格和动态的观赏效果,同时展示其地方性与文化性。
注意多学科全面配合
目前高速公路规划中存在着“强调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的问题。规划规范和标准、规划理念相对落后,缺乏环境和景观设计环节。规划设计工作一般由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单独完成,造成了设计方案单一、呆板的先天不足。
生态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应由一个多学科的设计团队协作完成。该团队除了具有专业的公路、桥梁工程师外一般还配有生态学家、景观建筑师、建筑师、规划师、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交通工程师、画家等。从而在确定最佳路线走向的基础上,尽量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文物景观等,实现最小破坏理念。
切实做好环境评价工作
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表现为:破坏自然环境(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污染环境(如增加噪声、废气和尘埃)、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跨越生态系统区域、廊道效应和诱导效应明显。传统的交通规划的评价仅限于对“路网密度”、“干道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等网络几何指标的评价,缺乏对交通的“绿色性指标”的评价,如人在参与交通时的可达性、舒适度、安全度、环境中的噪声、振动、大气污染等项指标的评价,使得所做的规划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都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建设。在《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和《公路绿化规范》基础上编制和实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规范和评价体系,使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此重视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合同管理手段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实现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速公路建设必须改变以往“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实现高速公路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就需要在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控制、环境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系统的、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小。在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应重点强化合理确定线路走向、选择最佳路基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工程、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等环节。
生态保护应该贯穿于整个高速公路建设各阶段。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在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在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在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在营运阶段,应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监理在工程建设,特别是落实环保措施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应明确建设单位的环保职责,强化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监管工作,从而确保实现建设一条生态景观高速公路的目标。(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世界高速公路前三名国家基本建设情况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3万公里。
第一名是美国,,连接了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镇。
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套评估、规划立项、投融资以及维护管理的机制。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为:%,%,联邦政府3%,平时维护费用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第二名是中国,至2006年底,。2004年8月底即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
我国目前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专项税费和财政性资金(如车购税、养路费、国债、地方财政等)、转让经营权、直接利用外资、通行费收入、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内外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很大比重。
第三名是加拿大,,而且不征收车辆通行费,所以路上也没有收费站、检查站。
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加拿大对氢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增加,,估计未来5年里,氢能开发还将投入10亿美元以上。
1/view-26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