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们离真正团队学习法(TBL)差多远.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离真正团队学习法(TBL)差多远.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2/10/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离真正团队学习法(TBL)差多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们离真正团队学习法(TBL)差多远 】是由【qvuv3980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离真正团队学习法(TBL)差多远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们离真正团队学****法(TBL)差多远
摘要:现阶段的团队学****法使用比较随意,效果一般。文章通过阅读团队学****法的经典文献,对其本质做了回顾,对和当前国内运用进行了对照和反思,对如何改善今后的合理运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团队学****法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08-02
一、团队学****法的原始文献回顾
(一)团队学****法的基本理论
根据西方学者观点,相较于传统以课本和课堂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团队学****法是一种特殊的“引导战略”,它重点强调提高学****团队的绩效,同时为学****团队完成重要学****任务不断提供机会(,2002)。
早期学者认为,团队学****法属于小组学****法(SmallGroupLearning)的一种。小组学****法是一个宽泛概念,根据运用方式,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随意式运用(CasualUse)。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可能针对自身所讲到的某个问题,组织学生与邻座其他若干同学组成小组对该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大家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提炼总结;第二类,合作学****式运用(CooperativeLearning)。相对于第一类,这种运用方法要严谨得多,小组的结构化程度更高,关于如何组建小组、如何布置小组作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在这种运用中,并不涉及对课程整体结构的实质性改变,与第一类方法一样,合作学****式也更看重根据授课内容而組织一系列小组活动。第三类才是团队学****法(Team-basedLearning)。它与第二种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结构的有机性。它是一套特定的、完整的课堂教学引导战略,而不是若干相互独立、缺乏连贯性的学****小组活动的简单累加。因此,在运用这一套教学方法中,很可能会涉及对课程的结构重建和内容重建;二是社会化导向性。TBL教学方法不仅仅为了实现个人能力的显著提升,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团队”这一社会化单元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达到“1+1>2”的效果(Bruffee,,1999)。
由于上述两个基本重要特征,相对于其他小组式学****团队学****法实现了四个转变:第一,从学****小组”(Group)到学****团队”(Team)的转变;第二,从教学“技巧”(Technique)到教学“战略”的转变;第三,对学生学****质量(QualityofLearning)的转变;第四,对教师教学乐趣(JoyofTeaching)的转变。
(二)团队学****法的方法和步骤
从国外经典文献和各个学者对团队学****法的运用经验来看,典型团队学****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准备阶段(PreparationPhase)。具体要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教师制定的课程章节内容,初步了解相关学****内容;回到课堂的首要工作是完成RAT(ReadinessAssuranceTest)测试。测试内容都是前期课外阅读内容,以选择题为主,目的是确保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了较好把握,能将其运用于实践。RAT分为两部分,即iRAT和tRAT,测试内容完全相同,前者由每个学生课下单独完成,后者由每个团队回到课堂现场讨论后完成,由此激发学生反思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准确性。测试完成后,教师给出准确答案,让各个个体或团队进行对照,必要时学生可以申诉(Appeal)。所有测试成绩和申诉行为都将计入课程结业成绩。二是应用阶段(ApplicationPhase)。鉴于学生在准备阶段结束时已经对书本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接下来教师将以团队为单位分配不同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术问题,学生尝试运用相关知识围绕特定选题回答困惑、解决问题、给出解释、提供预测等。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根据各自情况,对组员进行学术分工并最终向教师提交应用报告,教师则对不同团队的表现给出点评、打分等反馈。三是测评阶段(AssessmentPhase)。在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测评,了解学生对相关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课程学****进入下一步单元,开始一个新的“准备—应用—测评”循环。
二、当前我国团队学****法运用中的问题与误区
第一,对TBL缺乏准确理解,将其与小组学****法混为一谈。一个表现就是,很多课堂组织形式只是在课堂授课中穿插了小组讨论环节,或者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学生以合作方式完成了几次作业,然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自己在实施团队学****法。显然,这仅仅是一种比较粗浅的小组学****法,因为从本质上看,团队学****法相较于其他的小组学****法,其最大特点是团队不仅仅被看作是服务于课堂授课(Lecture)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而是与个人一起成为课堂的学****主体;每一次团队活动都有密切联系,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碎片化行为,因为团队学****法不必服务于个体知识点的学****它甚至可以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为提高团队学****绩效,它甚至可以进行课程再造(reconstruction)。
第二,对TBL方法运用不当或不到位,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引发团队冲突。从研究者的调研来看,很多学生反映,在团队学****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有以下三个。第一,公平感缺失。一个普遍反映是:我做了团队作业中大部分工作,队友参与得非常有限,但结果我们获得的课程结业成绩相同,这是不公平的。第二,团队观念差、目标不一致。同学反映:我的部分队友对学****不太上心,根本不关心成绩如何,而我很在乎,很难跟我形成一致目标。第三,团队运行缺乏资源保证。学生反映:老师在实施团队教学法中,会要求我们课后组织团队讨论,但是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以保证全体队员都能参与。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比较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团队学****法TBL的热情。正如国外学者所提出的,团队学****法(TBL)在将“学****小组”打造为“学****团队”的过程中必须包括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充分的组内互动时间;二是充分的智力资源;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共同目标;四是对个体和团队表现的频繁反馈(Bouton,1984)。三、關于进一步提升团队学****法效率的几点建议
TBL学****法在国内高等教育中已经倡导多年,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本研究回归到经典文献阅读阶段,挖掘TBL学****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并将其与当前该方法的执行过程相对照,发现了当前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为下一步如何解决问题、提高效果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有学者指出,团队学****法之所以相较于其他小组学****方法教学效果突出,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较高的学****热情;第二,团队成员间能真诚相待,能“以不侵犯的方式相互挑战”;第三,成员间有效率地一起工作讨论;第四,完成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团队任务(Michaelsen,1996)。这四项特征成为教师在高等教育中高效使用团队学****法的重要参照。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TBL教学法。
第一,增进对团队学****法TBL的理论学****这是实施该方法的基本条件。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对团队学****法和小组学****法关系不明导致使用不当的问题,建议教师在决定开展该方法之前,能系统全面地学****该方法的基本观点、执行要点,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其战略性和有机性要有充足认识,从而避免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教学效果落于一般。
第二,加强团队学****法TBL执行力度,这是实施该方法的关键保证。例如,适当控制组员规模(以5—7人为宜),这既有利于同学们之间能获得足够智力资源,同时避免规模过大导致的团队活动参加不力的问题;在每个“准备—应用—测评”循环的最后关头增加组员互评(PeerAssess)环节,以保证那些平时在团队学****中“出工不出力”的学生不会获得同样的个人成绩,有效遏制“搭便车”行为最终也会得出公平的课程成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学****中。
参考文献:
[1],.(2002).Team-,LLC.
[2]Michaelsen,.,Black,.,&FINK,.(1996).:ResourcesforFaculty,InstructionalandOrganizationalDevelopment,1996,,:NewForumsPress.

9497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