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43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2/10/6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 】是由【幸福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
2
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
按照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公司积极组织各专业系统主管部门及各相关单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有序推进了管理提升活动各阶段工作。为切实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实现管理提升目标,根据前期制定的管理提升工作方案,结合诊断出的重点问题,制定了公司管理提升整改方案。
一、管理诊断情况概述
公司以各专业系统为单元,对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节能减排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工艺管理、现场管理等重点领域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诊断,制定了公司管理提升第二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各专业系统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短板和瓶颈、突出问题、提升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及目标值、责任部门。以“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为载体,各专业系统、相关单位积极与西宁特钢、抚顺新钢铁、抚顺特钢、宝钢特钢等外部标杆企业开展外部对标交流活动,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技术指标、质量指标、设备指标、节能减排等方面确定了公司能力提升指标,建立了公司能力提升指标体系。
针对各系统诊断出的重点问题和管理瓶颈,组织各专业系统和相关基层单位对口人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管理诊
3
长,合同兑现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提升目标:缩短生产流程时间,提高合同兑现率。
整改措施:
1、扩大钢锭红送规模:进一步打通汽车、火车红送方式,实现远距离红送生产;根据钢种特性,进一步扩大红送的品种;~38t锭红送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红送钢锭锭型范围。
2、进一步优化老产线红送工艺:努力实现对老生产线红送工艺突破,特别是在不锈钢、模具钢等钢种从动模起运、进坑温度、加热及加工时间等工艺方面的重大突破。
3、加大对旧产线工艺攻关及整合力度:扩大连铸品种,如H13、TP347H、1Cr17Ni2、汽阀钢以及高温合金等品种钢实现连铸生产;实现高温、耐蚀合金及以叶片钢为代表的特种不锈钢等在大电炉的产线转移;实现以轧代锻、缓冷代退火、堆冷代缓冷”的工艺突破;对锻造、轧制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高难度合同生产的成功率。
4、建立钢钒坯合理库存,建立与钢钒调坯的联动机制。
时间节点:以上各项措施在2013年底前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设备管理方面
重点问题:设备维修成本偏高,保产费用占总维修费用比例高达
5
36%。
主要原因:旧线设备严重老化、设备检修时间难以保证;在线监测设备不足,对部分主机设备故障没有定量监测,无法准确判断;内部检修单位技术装备和技术有时不能满足现场检修需要;设备点检监测手段不完善;现场操作工对设备精细化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线备件国产化程度还不高;新上生产线操作、维护技术培训还有待加强。
诊断结论:应主要通过学****借鉴标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改进设备检修模式,规范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维修装备和技术水平,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提升目标:设备重、特大事故为0;主要生产设备可开动率≥97%;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98%;设备修理费用≤8000万元/年;设备备件储备资金占用≤5000万元。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设备点检体系,完善设备点检作业标准和精密点检机制,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
2、加大员工业务技术培训,保证检修质量和缩短检修工期。
3、加快进口备件国产化实施进程,提高进口备件国产化规模。
4、切实抓好设备的保产维护工作,降低和减少计划外检修。
6
5、进一步完善设备检修备件和材料消耗定额,有效压缩备品备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6、合理安排内部检修力量,将设备检修自修率提高到85%以上,有效控制设备修理费用。
7、学****借鉴西宁特钢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改进传统的设备检修模式、指标设定方式、管理考核方法、作业标准等,持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8、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工程项目计划、费用、统计计算机辅助管理。
时间节点:以上各项配套措施在管理提升整改阶段逐项落实。
(三)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方面
重点问题: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劳务费用较高。
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产出规模不高,人均产出较低,虽然公司人均工资已处于集团内最低水平,且经过多年大规模压缩人员,公司在岗人员已从29000余人减至9500余人,但人工成本占比依然较高;虽然公司劳务用工总量、费用总额及费用标准在集团内部已属于较低水平,但土地工、集体工人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等刚性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
诊断结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压缩在岗员工和劳务工总量。
6
提升目标:力争至2015年末将公司钢铁主业直接用工人数控制在7500人以内。人均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
配套措施:
1、重新定编定员,按实际需求,从紧核定各单位(部门)定员。公司钢铁主业总体人员按不超过7500人核定定员。
2、加强外部分流渠道建设,多渠道分流人员:
(1)加强外借、外派人员输出工作。开辟人员输出渠道,积极争取对外人员输出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2)严格劳纪管理,定期清理在册不在岗人员,及时解除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违纪人员的劳动合同。
(3)对劳动合同期满,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直接终止劳动合同,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4)继续执行国家提前退休相关政策,组织长期病休职工参加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办理病退。
(5)为集团公司新建项目或产业输送人员。根据集团公司新建项目岗位需求,鼓励公司内部符合条件职工积极参加应聘。
(6)做好社会职能移交收尾工作。清理现有仍未移交的社会职能,做好与地方相关部门的移交磋商工作。
3、拓宽内部分流渠道,分流钢铁主业富余人员。
7
(1)对各单位富余人员,按员工个人自愿原则,按公司政策实行短期息工;因合同不足或生产设备等原因,导致短期停产时,由组织安排,也可实行短期息工。
(2)实行整体业务承包。对与钢铁主业板块关联不密切的单位,或核心工序外的辅助及后部工序,根据各单位情况,采用业务及人员整体外包或内部承包,减少直接用工。
(3)替换临时劳务用工岗位。对现有劳务岗位进行公示,通过职工自愿选择,组织推荐和安排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替换公司内部临时劳务用工岗位。
(5)实行转岗培训。将富余人员转入公司培训中心,根据公司急需和缺员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给予转岗。
4、大力发展非钢产业
(1)对非钢产业单位不设定员,大力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生活服务、园林绿化、机电设备制造等非钢产业,增加岗位需求,吸收容纳主业富余人员。
(2)对部分非主业单位,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改革改制、合作、联营、参股、租赁(资产、场所)、承包、委托管理、划转等多种方式,扩大外部市场,吸纳公司富余人员。
(3)对具有对外创收职能的钢铁主业辅助单位,设立对外创收项目部,在确保公司主体生产需要的同时,公司给予相应激励政策,大力支持
9
开拓外部市场。
5、严格控制入口关。严格控制新进人员,除生产和技术急需的主体专业学生外,原则上不新增人员。如今后逼近人员极限,确需新增加用工时,原则上采用劳务派遣模式。
6、对各单位实施一系列人力资源优化激励政策。
时间节点:从2013年起至2015底,分别按3:3:4的减员比例制定各基层单位年度单位管理提升和人力资源优化的推进计划。
四、节能减排方面
重点问题:总量减排指标达不到国家要求、吨钢综合能耗较高。
主要原因:
1、能源计量基础薄弱。主机设备及工序能源计量配置不全,已配置的计量器具误差较大,给能源管理特别是工序、主机的能源管理及能源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导致工艺流程分析改进和能源管控不能持续深入。
2、节能体系建设还较薄弱。节能工作涵盖了生产组织、设备管理、工艺改进、技改规划,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各个方面,现有的能源管理对上述各方面的统筹性还不强。
3、节能改造项目推进缓慢。公司作为老三线企业,长期以来由于效益差,基本无节能资金投入,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较少,老区炉窑状况较差、能效低,部分机电设备已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机电设备,循环水等环保设施配套不足,新水消耗较高,余热余压等节能技术和节能设施应用较少。
10
诊断结论:装备基础薄弱是主要原因,能源管理也有待进一步精细化。
提升目标:总量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吨钢综合能耗指标持续优化。
配套措施:
1、强化能源管理对标、建立能源精细化管控体系
(1)加强节能技术交流和能管人员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节能技术交流活动,将节能人员的培训纳入职工培训计划中,通过定期组织内外集中培训、考察交流,不断提高各级能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计划在2季度举办一期能管员培训班,年内组织先进行业的节能考察活动。
(2)完善节能计量设施,根据各用能单位的需求,协调落实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表具完善工作,做到重点工序、重点耗能机组的主要能源介质计量表具的完善及有效管理,为节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计划在年内完成第一阶段厂际间能源结算点的计量改造完善工作。
(3)完善专业厂—作业区(车间)—工段(主机)能源管控体系。建立能源日报制度,将工序、主机能源消耗的管控分析作为强化管控的主要工作。建立能源平衡报表制度,全方位分析在各个工序、机组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