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9
文档名称:

2011鞍山高新区十年发展战略规划158p.ppt

格式:ppt   大小:6,867KB   页数:1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鞍山高新区十年发展战略规划158p.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7/8/16 文件大小:6.7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鞍山高新区十年发展战略规划158p.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鞍山高新区十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1年3月
机密和专有
未经麦肯锡许可,任何对此资料的使用严格禁止
项目完整报告文件
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规划项目
1
鞍山高新区城市功能布局和配套初步设想
项目总体介绍
鞍山高新区现状诊断
鞍山高新区整体定位、目标及产业布局的设想
项目报告目录
鞍山高新区未来十年财务测算
鞍山高新区近期重点举措
2
鞍山高新区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但大部分区域为矿山。本项目
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本项目重点区域范围
不包括在本项目范围内
矿山区
新的可规 划区域
,其中部分地区需考虑发展战略产业
矿山区约一百平方公里,将在鞍钢合作环节讨论,但由于土地可控性的问题,不列入本次项目规划的重点
新的可规划区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属于本次项目规划的重点
现有工业区
鞍山高新区已建成的商业、居住和学区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另有1平方公里已出让给各房产开发商,不列入本次项目规划的范围
现有商业、居住 和学区
3
重点摘要(1/3)
鞍山高新区获得了突破发展的新的空间,更面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宏观机遇
通过对标国内外成功案例,高新区在城市功能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产业能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环境(缺少配套政策)等方面差距明显;根源在于长期资源投入不足以及行政权力不能下放到位
高新区在鞍山市的定位主要不在于经济总量的贡献-2015年GDP有望达到100~185亿(鞍山市GDP的2~4%),更在于其技术引领、现代服务业聚集、科学发展观示范的战略作用
鞍山高新区将通过“2+1”的模式,未来方向:一方面构建东北乃至全国的智能绿色产业高地;另一方面,实现产城一体、完善城市功能,做实“宜居鞍山高新区、人才鞍山高新区”
两个“产业集群”作为支撑:电力电子产业集群,成为鞍山高新区未来5-10年的经济引擎,依托荣信在无功补偿设备上的晶闸管技术优势,扩展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包括新能源电网接入(太阳能IGBT,风电变流器)、节能电机(变频系统);工程服务和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形成与辽宁科技大学和企业的产学研联动,主要聚集鞍钢和矿山产业配套的以研发为主的生产者服务业,如鞍钢系统的工程服务公司和设计院、冶金行业(含焦化)的工程设计公司,以及引入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一个“孵化器”:围绕物联网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题,建立孵化园区,吸引优质风险投资,成立产业基金,与深圳创业板建立绿色通道,帮助中小企业上市
抓手:在争取土地出让金、资源税、土地指标、行政审批权下放等必要的体制机制基础的同时,创造性的“花小钱办大事”,通过“腾笼换鸟”、引入产业基金、引入园区开发商、公建打包等市场化方式弥补资金缺口,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4
重点摘要(2/3)
建议鞍山高新区未来聚焦两大支柱产业–“电力电子”和“工程服务及工业设计”,全力攻关两大产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及项目落地;同时全力打造“创智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孵化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及配套服务
“电力电子”产业围绕荣信为中心,吸引能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主要包括中高压开关和中高压开关柜等常规设备、特种变压器生产企业、高效新型储能电池生产企业、元器件(特别是IGBT等)生产企业、电容器厂(特别是电解电容)、防爆变频电机生产厂商等,预计到2015年电力电子产业园总产值将达到140~160亿。在光电产业方面,引进2个技术含金量相对较高的高端芯片制造的大型企业,建立光电公共的检测和认证中心
“工程服务及工业设计”产业通过挽留、扶持、吸引等配套政策,以大型工程服务院为龙头(如中冶北方、中冶焦耐、小矿山院、热能院等)、带动鞍山散落的、为鞍钢及本地大型冶炼厂服务的二级工程机构的聚集,并增加其服务半径至东北、全国;同时培育一批与“电力电子”产业园互动的工程技术公司、服务于工业节能、市政环保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聚集目前市政建筑类的设计院以及其他通用工业设计公司,预计到2015年“工程服务及工业设计”产值将达到90~100亿
“创智源”是一个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创业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多接口平台,其核心包括针对起步阶段创业产业引导基金、以市场为驱动的孵化器,以及由大客户经理牵头、针对企业上市的虚拟加速器
5
重点摘要(3/3)
基于形态功能的规划原则,鞍山高新区应根据人群定位和需求的不同层次,科学筹划学校、医院等生活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项目,并辅以买房抵税、人才公寓等政策,全面改善办公和人居环境
为保证未来十年需要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含基建),同时使整体财政盈亏平衡,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开发比例预计约为1:(即商业用地约9平方公里)
土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