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澳门继承法编 】是由【xiaobaizh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澳门继承法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五卷
继承法
第一编
继承总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条
(概念)
赋权予一人或多人成为死者财产之法律关系之主体,并因此将原属该死者之财产进行移交,称为继承第一千八百六十五条
(继承标的)
一、 法律关系基於其性质或法律之规定,在其主体死亡时即应消灭者,不构成继承标的。
二、 属权利主体之意愿者,可放弃之权利亦得於主体死亡时消灭。
第一千八百六十六条
(赋予继承权之依据)
赋予继承权,系以法律、遗嘱或合同为依据。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条
(依法继承之种类)
视乎可否按被继承人之意愿而将继承排除,依法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及特留份继承。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条
(合同继承)
一、 一人透过合同放弃对在生之人之继承或放弃成为在生之人之特留份继承人,又或透过合同处分本
二、 继承合同均属无效,但法律明文容许之情况除外。
三、 上款首部分之规定,不影响第九百四十条第二款及第一千五百七十条规定之适用。第一千八百六十九条
(生前分割)
一、 如某人透过合同作出生前赠与,将其全部或部分财产,不论是否保留用益权,给予一名或多名推例在赠与财产上所占之部分之价额,或负起该支付义务者,则该合同不视为继承合同。
二、 如嗣後出现或知悉有另一推定特留份继承人,则该人得要求以金钱支付属其所有之相应部分。
三、 未能即时支付之金钱抵偿,其金额应按一般规定予以调整。
第一千八百七十条
(继受人之分类)
一、 继受人分为继承人及受遗赠人。
二、 继承死者之全部财产或其中某一份额之人,称为继承人;继承死者之特定财产或有价物之人,称
三、 继承死者剩余且无明确指明之财产之人,视为继承人。
四、 用益权人视为受遗赠人,即使其权利范围覆盖全部财产。
五、 遗嘱人对继受人身分之分类,并不能使继受人获得与以上各款规定相抵触之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第二章
继承之开始及对继承人与受遗赠人之赋权
-H-
第一节
继承之开始
第一千八百七十一条
(时间及地点)继承於被继承人死亡时在其最後住所地开始。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条
(对继承人与受遗赠人之赋权)
一、继承一经开始,即赋权予可继承遗产之人中占优先顺序之人成为死者法律关系之主体,只要该等
二、占优先次序之可继承遗产之人不愿或不能接受遗产者,即赋权予後一次序之可继承遗产之人,并
H-
第二节
继承能力
第一千八百七十三条
(一般原则)
一、任何在继承开始时已出生或受孕且未被法律排除之人,以及澳门地区,均有继承能力。
二、属遗嘱继承者,下列者亦有继承能力:
a)
继承开始时在生之特定人之尚未受孕之未出生子女;
b) 法人。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条
(因失格而无继承能力)下列之人因失格而无继承能力:
a)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其配偶或与其有事实婚关系之人、直系血亲卑亲属或直系血亲尊亲属,且以正犯
b)
诬告上述之人或针对该等人作虚假证言而被判罪之人,不论有关犯罪之性质,只要该犯罪可处二年以
c)
以欺诈或胁迫手段,促使或阻止被继承人订立、废止或变更遗嘱之人;
d)
在被继承人死亡前或後,故意取去、隐藏或伪造遗嘱,或故意使之失去效用或消失之人,又或从上述
e)
在第一千六百五十六条所指之情况下确立母亲身分或父亲身分之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五条
(判罪及犯罪之时间)
―、上条a项及b项所指之判罪,得於继承开始後作出,但仅在继承开始前实施之犯罪方导致无继承二、如继承人之设立或受遗赠人之指定取决於停止条件,则在该条件成就前实施之犯罪可导致无继承第―千八百七十六条
(失格之宣告)
一、失格之效力,必须透过法院在专为宣告失格而提起之诉讼中作出宣告,方予产生;但第三款所规
二、上款所指之诉讼,必须自继承开始时起两年内,或自知悉有关失格原因时起一年内提起。
三、对於第一千八百七十四条a项及b项所指之情况,只要在有关刑事诉讼程序中证实失格之各项要第一千八百七十七条
(失格之效力)
一、 宣告失格或因在刑事诉讼中之有罪判决而引致失格後,对失格之人所赋予之继承权即视为不存在
二、 属依法继承者,失格之人之无继承能力不影响其直系血亲卑亲属之代位继承权。
第一千八百七十八条
(失格之人恢复权利)
一、 如被继承人在遗嘱或公证书内明示恢复失格之人之权利,则失格之人重新取得继承能力,即使其
二、 如未明示恢复权利,但遗嘱人在明知失格原因之情况下仍向失格之人作出遗嘱处分,则失格之人
H-
第三节
代位继承权
第一千八百七十九条
(概念)
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不能或不愿接受遗产或遗赠时,法律即赋权予其直系血亲卑亲属取代该继承人或受第一千八百八十条
(代位继承之范围)
一、 在依法继承中,被继承人之子女之直系血亲卑亲属,以及死者兄弟姊妹之直系血亲卑亲属,均可
二、 在遗嘱继承中,如遗嘱人之子女或兄弟姊妹先於遗嘱人死亡或抛弃遗产或遗赠,且不存在其他导
三、 在下列任一情况下,代位继承不发生在遗嘱继承中:
a) 已指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替代人;
b) 对第二千一百二十二条第二款所指之信托受益人;
C)
属用益权或其他人身权利之遗赠,但所涉及之用益权不因受益人死亡或消灭而失效者除外;
d)遗嘱人透过其他方式表明其反对代位继承之意愿。第一千八百八十一条
(抛弃遗产及无能力继承时之代位继承)
即使直系血亲卑亲属曾抛弃其直系血亲尊亲属之遗产,或无继承该尊亲属之能力,仍可代该尊亲属之第一千八百八十二条
(分割)
一、 发生代位继承时,每一家系可继承之遗产部分为原应由有关直系血亲尊亲属继承之遗产部分。
二、 一家系内有多个支系时,依第一款所定之方法进行再分割。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条
(代位继承之延伸)
即使各家系之全部成员均为被继承人之相同血亲亲等之亲属,或即使仅有一家系,仍发生代位继承。
待继承遗产第一千八百八十四条
(概念)
继承已开始,但有关遗产尚未被接受,亦未被宣告无人继承而归澳门地区所有时,该遗产称为待继承第一千八百八十五条
(管理)
一、已被赋权继承遗产之可继承遗产之人,在尚未接受或抛弃遗产前,可管理有关遗产,只要迟延采
二、继承人有数人时,任一继承人均可作出紧急管理行为;然而,如有继承人反对作出紧急管理行为
三、本条之规定,并不影响可为遗产指定保佐人。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条
(待继承遗产之保佐人)
一、为避免财产因无合法管理人以致失去或毁损而属必要者,法院应检察院或任何利害关系人之声请
二、第八十九条及续後各条有关保佐之规定,经作出必要配合後,适用於遗产之保佐。
三、导致保佐之原因消失时,保佐即告终止。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条
(对继承人之通知)
一、如为人所知之可继承遗产之人在被赋权继承遗产後十五日内未接受或抛弃遗产,则法院应检察院
二、如被通知之人在所定之期间内,不作出接受遗产之表示或不提交抛弃遗产之法定文件,则视为接
三、如被通知之人抛弃遗产,则须通知下一次序之继承人,并依此类推,直至无其他较澳门地区之继第四章
遗产之接受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条
(效力)一、对遗产中之财产之拥有权及占有,均透过接受而取得,而不取决於对财产之实际管领。二、接受遗产之效力追溯至继承开始之时。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条
(多名可继承遗产之人)可继承遗产之人有多人时,容许其中一人或数人接受遗产,而其余各人抛弃遗产。
第一千八百九十条
(接受之类型)一、遗产之接受,得为单纯接受或限定接受。
二、遗嘱内直接或间接规定其相对人必须单纯接受或限定接受遗产之条款,视为不存在。第一千八百九十一条
(限定接受)一、对给予未成年人、禁治产人、准禁治产人或行政公益法人之遗产,其接受仅得为限定接受。二、遗产之限定接受,系透过按诉讼法之规定声请进行司法上之财产清册程序而为之,又或透过参与第一千八百九十二条
(附条件或期限之接受或部分接受)一、遗产之接受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二、遗产之接受亦不得仅限於部分,但属下条所规定之情况除外。
第一千八百九十三条
(遗嘱继承及依法继承)
一、如依遗嘱及法律规定,一人同时或先後被赋予继承权,并接受或抛弃依其中一种方式继承之遗产则仍得抛弃或接受依遗嘱继承之遗产。
二、可继承特留份之人,在任何情况下,得抛弃遗产可处分之份额而接受遗产特留份。第一千八百九十四条
(接受之形式)
一、接受遗产得以明示或默示为之。
二、如被赋权继承之可继承遗产之人以书面表示接受遗产,或以书面承认具有继承人身分并有意取得
三、可继承遗产之人作出管理遗产之行为并不构成其默示接受遗产。
第一千八百九十五条
(默示接受之情况)一、将遗产无偿转让予所有如转让人抛弃遗产即会取得遗产之人,不构成转让人接受遗产。二、然而,如表示放弃遗产之人仅将遗产转让予一名或数名如其放弃即会被赋权继承之可继承遗产之产之人抛弃遗产该等可继承遗产之人即会有权继承之条件,则视该表示放弃遗产之人接受遗产并转让遗
第一千八百九十六条
(移转)
一、如被赋权继承之可继承遗产之人在未接受遗产或抛弃遗产前死亡,则接受或抛弃遗产之权利移转二、接受或抛弃遗产之权利仅在上述继承人接受死者遗产时方予移转,但该等继承人仍得按其意愿而第一千八百九十七条
(失效)一、接受遗产之权利,自可继承遗产之人知悉其被赋权继承之日起计十年後失效。
二、如继承人之设立附停止条件,则上述期间自知悉停止条件成就时起计;属遗产信托替换者,该期第一千八百九十八条
(因欺诈或胁迫而作出之撤销)遗产之接受得因欺诈或胁迫而撤销,但不得以单纯之错误为依据而撤销。
第一千八百九十九条
(不可废止性)
遗产之接受不可废止。
第五章
遗产之抛弃
第一千九百条
(抛弃之效力)
抛弃遗产之效力追溯至继承开始之时,而抛弃遗产之可继承遗产之人视为从未被赋权继承,但属代位
第一千九百零一条
(方式)抛弃须以转让遗产所需之方式为之。
第一千九百零二条
(附条件或期限之抛弃或部分抛弃)
一、遗产之抛弃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二、遗产之抛弃亦不得仅限於部分,但属第一千八百九十三条所规定之情况除外。第一千九百零三条
(因欺诈或胁迫而作出之撤销)遗产之抛弃得因欺诈或胁迫而撤销,但不得以单纯之错误为依据而撤销。
第一千九百零四条
(不可废止性)遗产之抛弃不可废止。
第一千九百零五条
(债权人之代位)
一、抛弃遗产之人之债权人得按照第六百零一条及续後各条之规定,以抛弃遗产之人之名义接受遗产
二、上述之接受遗产应自知悉有关抛弃时起计六个月内为之。
三、向抛弃遗产之人之债权人作出清偿後,剩余之遗产不惠及抛弃遗产之人,但惠及下一次序之继承
A~/y~ \
第六章
遗产之负担
第一千九百零六条
(遗产之负担)
遗产之负担包括:用於被继承人之丧葬开支及附随之宗教仪式之开支、因执行遗嘱而生之负担、因管第一千九百零七条
(遗产之范围)
遗产包括:
a) 以直接交换方式取代遗产中某些财产之财产;
b) 转让遗产中之财产所得之价金;
c) 以遗产中之金钱或有价物取得之财产;
d) 分割遗产前所收到之孳息。
第一千九百零八条
(优先权)
一、遗产之债权人及受遗赠人较继承人之个人债权人优先,而遗产债权人之优先权则较受遗赠人优先
二、遗产之负担须按第一千九百零六条所指之顺序支付。
三、优先权自继承开始时起维持五年;如属继承开始後方设定之债务,则自设定债务时起维持五年,维持。
第一千九百零九条
(继承人之责任)
一、属限定接受遗产时,仅由财产清册内所列之财产承担有关负担,但债权人或受遗赠人证明存在其
二、属单纯接受遗产时,对负担之承担亦不超出所继承财产之价值,但在此情况下,继承人须证明遗第一千九百一十条
(用益权人之责任)
一、死者全部财产或其中某一份额之用益权人,得视乎其享有用益权之财产而垫支必需之金额,以支
二、如用益权人不垫支必需之金额,继承人得要求出卖用益财产中之必要部分以支付负担,或以其本第一千九百一十一条
(扶养遗赠或终身定期金遗赠)一、死者全部财产之用益权人,有义务完全履行扶养遗赠或终身定期金遗赠。
二、用益权仅涉及财产之某一份额时,用益权人仅以此份额所占之比例为限负履行扶养遗赠或终身定
三、特定物之用益权人,如无明确规定其须负上述扶养或定期金之义务,则无此义务。
第一千九百一十二条
(继承人对遗产之权利及义务)
一、在遗产完全清算及分割前,就死者之遗产,继承人仍保留其在死者生前对死者所具有之一切权利二、继承人作为遗产债务人所欠之金钱数额,应计入其继承份额内。
三、如有需要在法庭上认定继承人之权利及义务,而继承人为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则为该目的应为遗第七章
遗产请求权
第一千九百一十三条
(请求之诉)
一、继承人得请求法院承认其继承人资格,并在获承认资格後向以继承人身分或其他名义、或甚至不二、上述诉讼得随时提起,但不影响有关取得时效之规则对每一占有物之适用及第一千八百九十七条第一千九百一十四条
(转让予第三人)
一、如占有遗产中之财产之人已将有关财产之全部或部分向第三人作出处分,则有关请求之诉亦得针二、然而,如第三人以有偿方式从表见继承人处善意取得特定财产或该等财产上之任何权利,则针对
三、表见继承人系指因普通或一般错误而被视作继承人之人。
第一千九百一十五条
(遗赠之履行)
善意履行附有或不附有负担之遗赠後,如遗嘱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则被认作继承人之人须将剩余之第一千九百一十六条
(个别继承人行使诉权)
一、继承人有数人时,各人均有正当性分别请求返还由被诉人管领之全部财产,而被诉人则不得以有
二、上款之规定,不影响待分割财产管理人有权请求交出按下章规定应由其管理之财产。
第八章
遗产之管理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条
(待分割财产管理人)
遗产之管理,在清算及分割遗产前由待分割财产管理人负责。
第一千九百一十八条
(担任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之人)
一、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一职由下列之人按顺序担任:
a)
生存配偶,只要其为继承人或夫妻所采用之财产制非为分别财产制;
b) 遗嘱执行人,但遗嘱人有相反意思表示者除外;
c)
死者之血亲或与死者生前有事实婚关系之人,但须为依法继承人;
d) 遗嘱继承人。
二、 生存配偶非为继承人,且夫妻采用之财产制为取得财产分享制时,如不预计生存配偶会成为因取一职,交予法定优先顺序紧次於该生存配偶之人担任。
三、 在依法继承人之血亲中,亲等近者优先。
四、 在同一血亲亲等之依法继承人中或在遗嘱继承人中,以在死者死亡时与其共同生活至少一年之人
五、 情况相同时,以较年长之继承人优先。
六、 在死者之血亲及与死者生前有事实婚关系之人中,按依法继承之优先顺序选出待分割财产管理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九条
(遗产以遗赠方式分配)如遗产中之全部财产以遗赠方式分配,则受惠最多之受遗赠人取代各继承人担任待分割财产管理人;第一千九百二十条
(被指定之人无行为能力)
一、 如享有优先担任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地位之配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受第八十
二、 为着上款规定之效力,保佐人视为准禁治产人之代理人。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条
(由法院指定)
如以上各条所指之全部人均推辞担任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一职或被撤职,则由法院依职权或应任何利害第一千九百二十二条
(协议指定)以上各条之规定不具强制性;经全部利害关系人达成协议,得将遗产之管理及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之其第一千九百二十三条
(推辞)
一、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得随时推辞其职务:
a) 年满七十岁;
b) 因患病而不能适当履行职务;
c)
在澳门法院就财产清册程序具有管辖权之情况下,其於澳门以外地方居住;
d)
履行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之职务与其担任之公职有抵触。
二、本条之规定,不影响当事人接受遗嘱执行人一职并因而担任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之职务之自由。第一千九百二十四条
(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之撤职)
一、 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得将待分割财产管理人撤职,且不影响按有关情况可能适用之其他制裁:
a)
故意隐瞒遗产中之财产或死者所作赠与之存在,又或故意指出不存在之赠与或负担;
b) 未以谨慎及认真之态度管理遗产中之财产;
c)
须进行强制性财产清册程序者,自知悉继承开始时起三个月内不声请进行财产清册程序,又或在财产
d) 表现出不能胜任该职务。
二、 任何利害关系人,又或在须进行强制性财产清册程序时之检察院,均有正当性请求将待分割财产第一千九百二十五条
(待分割财产管理人管理之财产)
一、待分割财产管理人管理死者之个人财产,且在死者之婚姻系采用共同财产制之情况下,亦管理夫
二、被继承人生前赠与之财产不视为遗产中之财产,并继续由受赠人管理。
第一千九百二十六条
(财产之交付)
一、 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得要求继承人或第三人交付其所管领而应交由该管理人管理之财产,并为保持
二、 继承人或第三人亦可针对待分割财产管理人提起占有之诉。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条
(债之收取)
就遗产中仍未收取之债权,如延迟收取可能导致债权难以收取,或债务人自发清偿债务,则待分割财第一千九百二十八条
(财产之出卖及负担之支付)
一、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应将会毁损之孳息或其他财产出卖,并将出卖所得用於支付丧葬开支及附随之二、在为支付丧葬开支及附随之宗教仪式之开支,以及支付各项管理负担所需之限度内,待分割财产第一千九百二十九条
(其他权利之行使)
一、 凡与遗产有关之权利,仅得由全体继承人共同行使,或仅得向全体继承人行使,但以上各条所指
二、 遗嘱执行人为待分割财产管理人时,遗嘱人按照第二千一百五十四条及第二千一百五十五条之规第一千九百三十条
(收益之交付)
任一继承人或享有夫妻共同财产半数之配偶,均有权要求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将不超过属该等人所有之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条
(帐目之提交)
一、待分割财产管理人应每年提交帐目。
二、待分割财产管理人按照上条之规定而交予各继承人或享有夫妻共同财产半数之配偶之收益,以及
三、如有余额,则在扣减来年负担所需之金额後,须将之按各利害关系人之权利分配予各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二条
(职务之无偿性)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一职属无偿性质,但该职务由遗嘱执行人担任时,并不影响第二千一百六十条规定第一千九百三十三条
(不可移转性)对待分割财产管理人一职不得作生前或死因之移转。
第一千九百三十四条
(财产之隐匿)
一、如继承人隐匿遗产中之财产,因而故意隐瞒有关财产之存在,则不论其是否为待分割财产管理人裁。
二、将遗产中之财产隐匿之人,视为该等财产之单纯持有人。
第九章
遗产之清算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条
(未分割之遗产所承担之负担)未分割遗产中之财产,须共同承担遗产之负担之支付。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条
(遗产分割後负担之支付)一、遗产分割後,各继承人仅按其从遗产中所得份额之比例承担有关负担。
二、然而,各继承人得议决以专为支付有关负担为目的而划分之金钱或其他财产作出该支付,又或议
三、上述决议对债权人及受遗赠人均有约束力;然而,如有债权人或受遗赠人未能按上述方式获得全第一千九百三十七条
(透过一次性支付而消除第三人之权利)如在遗产中之特定财产上附有第三人之权利,属可透过一次性支付而消除者,且遗产内亦有足够之金性支付而消除有关权利。
第一千九百三十八条
(第三人权利之支付)
一、如在分割时财产上附有上条所指之权利,则其相应价值须从财产之价值中扣除,而该等权利之支二、如不作出上述扣除,则作出一次性支付而消除有关权利之利害关系人对其他利害关系人拥有求偿额按比例分配予各人承担。
第十章
遗产之分割
-H-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条
(要求分割之权利)
一、任何共同继承人均有权在其认为合适时要求进行遗产分割。
二、死者之生存配偶,如因所采用之财产制,以致有权取得共同财产之一半,或有权要求确定因取得
三、要求分割之权利不可放弃,但得作出协议约定於不超过五年之特定期间内不分割财产;透过新订第一千九百四十条
(方式)
一、遗产之分割,得在全体利害关系人达成协议之情况下不透过司法途径为之,亦得按照诉讼法之规二、然而,如属法律规定之须限定接受之继承,或继承人中有人因失踪、长期不能处理事务或长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