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西方美术史论文(00002)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方美术史论文(0000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西方美术史论文
西方美术史
题目:浅谈伦勃朗的《达娜厄》与克里姆特的《达娜厄》
学院(系):韩国语系
专业:朝鲜语专业
班级:2014级1班
学号:140140116
光芒逐渐将达娜厄赤露的身体染成金色,她柔软腰肢的凹陷部分和下腹部的阴影表现出非比寻常的真实肉感。原本伦勃朗所描绘的女性大多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只有达娜厄公主高贵而柔软,直率的眼神配合丰腴的红唇、令观者切身体会到她对快乐的期待和高涨的情绪。
在达娜厄的枕边,还有一位长着小翅膀的小朋友。那就是因不时乱射爱情之箭而广为人知的丘比特,常常作为“爱”这一主题的代表出现在绘画作品中。但是在伦勃朗的作品中,丘比特原本用来射箭的双手被牢牢绑住,正表情扭曲地大哭着。伦勃朗将不明就里被父王囚禁、强制其保持纯洁的达娜厄心中渴望被爱的痛苦,通过被缚的丘比特表现出来。事实上,身体蜷成一团、哭泣不止的,正是达娜厄自己。
被称为“光影大师”的伦勃朗在作品中也以绝妙的手法描绘了光,并利用这一意象表现出宙斯浓郁的男性气息。在画中,代表着宙斯的光尚未彻底穿入室
内,却已经有一部分触碰到达娜厄的身体,所以达娜厄在发光,明明本尊尚未登场,却已经无处不在。
下一个瞬间,光芒就要照亮昏暗的房间,也将充实达娜厄的灵与肉。这是暴风雨到来前的预感。伦勃朗用他出神入化的光影效果,将高潮来临前那份令人心跳加速、意醉神迷的欢愉,隐含在“光”这一意象中。
在看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现在保存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伦勃朗的《达娜厄》是修复版的。因为在1985年一位立陶宛的青年用硫酸和匕首毁坏了这幅作品,场面想想就很可怖震惊。不知那位青年摧毁这幅名画的动机是不是跟日本年轻僧侣放火焚烧金阁寺的犯罪动机一样,来自其对美的憧憬及随之产生的厌恶心理。但通过艺术工作者12年的艰苦努力,《达娜厄》终于回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展壁上,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曾经那耀眼夺目的色彩和伦勃朗独一无二的笔触不见了。确实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伦勃朗的这幅《达娜厄》堪称举世无双,而在二百七十年之后,又一幅浓墨重彩的新时代《达娜厄》诞生了。
一向知道宙斯风流爱美女成性,为了阅遍天下美女,不惜变身为公牛、白云…但也觉得宙斯化身为金雨去和达娜厄交欢这一情节光是想象就有种妙不可言的感觉。而这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我却在克里姆特的《达娜厄》作品中深刻地震撼了一把。
克里姆特笔下的达娜厄一头火红的头发,身体如婴儿般蜷起,双腿高抬,主动迎接光芒的奔流进入体内。她表情迷醉,双目紧闭,瑶鼻微张,樱唇轻启,右手的手指僵住在半空中,又似乎在微微抽搐……
画中的小道具只有一块薄如轻蝉的轻纱,女性肉感的裸体充满了狭窄的画面,暗示着呗囚禁之身的压抑和苦楚。即便没有手镯的装饰,也没有地毯的陪衬,她美好丰盈的肉体也充分证明了她有绝对的资格获得神的垂青。
相对于伦勃朗将光比作若有似无的“气息”,克里姆特则利用无数的金箔来表现奔腾不息的光之激流,而其流势之猛,居然水花四溅,化作一颗颗几乎要跃纸而出的金色圆点。看了这幅画后,我忽然绝对“黄金雨”这种表现形式,实在是太文艺、太超凡脱俗了。
虽说比较其伦勃朗的《达娜厄》,克里姆特的作品显得更为露骨大胆,但是由
于在缺乏立体感的画面中大量使用了闪耀的黄金和流畅华丽的装饰,那呼之欲出的性暗示被一份天真烂漫的美感遮掩起来了。伦勃朗的画作赋予了达娜厄人性的魅力,让观者也能切身感受到那种令人迷醉的预感。而克里姆特的作品前卫开放,充分肯定了女性在性方面的快乐感,并将“感觉”转化为“视觉”。这两幅名作,可以称得上“达娜厄”绘画史上的双壁。虽说相对于伦勃朗的《达娜厄》,我更喜欢克里姆特的这种表现形式。
我觉得美术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物,它在上个世纪网络媒体不像当今一样发达的社会里起到了一种主要的娱乐消遣的方式。欣赏绘画作品俨然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样必不可缺的生活习惯,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是艺术高高在上,让人产生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而是深入民众,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才是艺术应该存在的形式吧。
*参考文献:中野京子《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