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doc

上传人:windurst 2022/10/12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 】是由【windurst】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
山西晋中市榆次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2013-01-2410:34:49)
转载?
标签:分类:三晋文化
榆次名人
文化
山西晋中市榆次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吾信
从古至今,榆次就是人文荟萃,才俊辈出。纵观榆次历史,爱国志士、良吏清官、鸿儒硕学,都不乏于时。其中有战国著名剑客盖聂,三国时魏国名将郝昭,中华汉人成佛第一人,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三娘,五代九朝元老武行德,明清时直臣循吏寇天叙侍郎、周鈇御史、褚鈇尚书、桑芸布政使,还有被誉为中国陆军第一人的湖北提督张彪等。而在近现代史上以至当代,为民族解放和振兴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更是浩若星汉,数不胜数。
本文根据榆次区政府网、晋中市政府网、榆次志等其他历史资料统计,含历史十大名人,附录现代、当代名人三名人,其他古代、近代八名。仅为吾信个人整理,不列出处,仅供参考。
战国剑客与荆轲论剑——盖聂
盖聂,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榆次(今榆次区)人。以剑术闻名于时。卫国人荆轲酷爱读书和击剑,不远千里前来拜访。彼此坦诚相待,结为挚友。认为荆轲志向远大,绝非等闲之辈,剑术则不甚精通,尚需安心来继续深造。遂竭尽全力,悉心传授。荆轲则志在效法苏秦、张仪以求富贵,做通过游说诸侯佩带相印的纵横家,求成过急。后荆轲不辞而别,驾车夜去。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患秦军逼境,重金招聘荆轲刺杀秦王政。荆轲建议寻访盖聂同往,适逢外出,久等不至。燕太子怀疑荆轲借故拖延,多次暗讽催促。荆轲只得怅然仓促西去,偕秦舞阳献上燕国地图(内藏匕首)与秦叛将樊於期人头,接近秦王图谋行刺。但一到大殿,献图的秦舞阳即胆怯发抖、神色仓皇,遂引起怀疑,被阻不得上前。荆轲坦然自若,献上人头又独自近前献图,“图穷匕首见”,持刀与秦王政相持搏斗,因剑术不精被杀。今榆次东聂村存有盖聂遗墟。
三国将领与孔明会战——郝昭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榆次)人,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次年因染疾而病死。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郃于街亭之战战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诸葛亮果然领兵攻陈仓,郝昭固守,诸葛亮于是派郝昭同乡靳详在外劝郝昭投降,但郝昭不听。诸葛亮见自领数万兵而城中只有一千多兵,曹魏救兵未到,于是攻城,架云梯和冲车攻城,但郝
昭又用点火的箭矢烧毁云梯和以石磨压毁冲车;诸葛亮又用百尺井阑射箭入城,又填平护城河打算直接攻城;郝昭又建内加建城墙抵挡。诸葛亮又挖地道要入城,郝昭又阻截地道。如此防守了二十多日,诸葛亮仍无法攻下,此时费曜领援军到来,诸葛亮唯有退军。战后郝昭受封为列侯,魏明帝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即去世。
唐朝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
田志超(571—641年)榆次源涡人。17岁在五台山出家,后返回乌金山镇寿寺潜心研佛。27岁师从太原开化寺慈瓒禅师,此后在太原西北创立禅林。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志超率弟子20余人奉命到京城祝贺。次年,应蓝田化成寺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高僧的邀请,前往蓝田山与其交流探求妙崇心学的心得。武德五年(622年)返晋,介休县为其建光严寺,在介山(今介休绵山)抱腹岩禅定。贞观十五年(641年),志超坐化,唐太宗李世民赐号为“空王佛”,为我国佛教史上汉人成佛第一人。
贞观十四年春(640),关中大旱,民不聊生。宫廷内外焦虑如焚。太宗召集众臣解旱之计,老臣魏征提议向绵山活佛祈雨。太宗应允,命在宫中设香案,满朝文武焚香礼拜,向绵山祈雨。绵山抱腹寺内,志超命弟子摩斯将淘米水洒向长安方向。顿时八百里秦川普降甘霖,旱情解除,满朝欣喜,万民欢腾。
贞观十五(641)年春,太宗为感绵山高僧志超“解民倒悬之恩”,亲往绵山礼佛。御妹李姑也一同前往。太宗与众随从大臣一行人行至抱腹岩下,前来迎驾的弟子银公跪奏曰:“师父志超已圆寂西归”。顿时,太宗恍然若失,叹曰“此行空望佛矣~”,时空中出现金光闪闪四个大字“空王古佛”,太宗遂敕封志超为空王古佛。
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五代后汉高祖。先祖为沙陀部人,父名王典。唐僖宗(881,884)中和初年,迁居太原(今晋中市榆次区)左付村。少言寡语,面紫色,目多向睛,有气度。弱冠投军,牧马晋阳郊外,遇李三娘(女),榆次县鸣李村人,出身贫苦农家)汲水沤麻秸,遂夜入李家劫娶为妻。附石敬瑭,在晋王李克用部下服役。后梁龙德二年(922),李嗣源军与梁将戴思远战于德胜,石敬瑭马甲断,急忙把自己的乘骑让与石敬瑭,并亲自护送。长兴三年(932),石敬瑭为北都(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威塞等军番汉马步总管,遂以刘知远为都押衙。应顺元年(934),潞王李从珂反,闵帝李从厚出奔,至卫州,遇石敬瑭,问平叛之计,石敬瑭长叹不语。闵帝伏甲士欲杀石敬瑭,经刘知远率兵相救,得以保全。
是年,潞王夺位称帝(史称末帝),疑石敬瑭有异志,调其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称病不赴,刘知远劝道:“明公久将兵,得士卒心,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若称兵传檄,帝业可成。”石敬瑭遂向契丹乞求兵援,并许以称臣称父及割燕云十六州地。力谏:“称臣可,以父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地,恐异日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石敬瑭不从。末帝闻石敬瑭叛,派兵围晋阳,被石敬瑭任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抵御唐兵。契丹援兵至,唐兵溃败走。
清泰三年(936),石敬瑭称帝,升任侍卫亲军都虞侯,领保义军节度使。李三娘封魏国夫人。后晋天福二年(937),迁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福六年(941),任北京(晋阳)留守、河东节度使。开运二年(945),封北平王。次年,契丹举兵入汴,晋亡。开运四年(947),起兵晋阳称帝,改名暠,立李三娘为皇后,仍用天福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建国号汉(史称后汉),次年(948),改号乾佑元年。称帝后,欲向百姓搜括钱财、奖赏
将士。因三娘规劝:“陛下因河东创大业,未有以惠泽其民而先夺其生之资,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宫中所有,请悉出以劳军,虽复不厚,人无怨言。”遂倾内府积蓄赏赐将士,远近争相附之。次年正月卒,子刘承祐继位,改元乾祐,史称隐帝,册尊母为皇太后。
一朝皇后两代皇太后——李三娘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刘知远与李氏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有《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目,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嫌刘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了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930年生子刘承佑(后来的隐帝),时李氏年约18岁,刘知远年38岁。婚后,刘知远以军功升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封李氏为魏国夫人。
947年,刘知远起兵太原,由于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李氏谏道:“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后李氏》刘知远纳谏,果然因此赢得人心。同年二月,刘知远称帝,立李氏为皇后。翌年高祖死,刘承佑继位为隐帝,尊李氏为皇太后。
950年,隐帝在宠臣郭允明、李业的怂恿下,准备杀死枢密使杨邠和都指挥使史弘肇,入告李太后。太后说:“此大事也,当与宰相议之。”后弟李业在旁说:“先皇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问书生。”太后力劝无效,隐帝拂袖而去说:“何必谋于闺门”。杨邠、史弘肇被杀后,隐帝又准备杀死枢密使邻邺都郭威。李太后又劝道:“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后李氏》)隐帝不听,终于迫使郭威反汉,攻入开封,后汉亡。郭威入京后,不马上称帝,以李太后名义发布法俞拟立湘阴公刘资为帝,在刘资本至前,请太后临朝。及郭威出征契丹,军士拥之以归,郭威仍尊李太后为母。李太后自知大势已定,迁居太平官,上尊号昭圣皇太后。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李太后终因反对杀郭威,而没有被杀,直到954年死去,时年42岁左右。
三代宰相九朝元老——武行德
武行德(908-979)并州榆次人。五代后汉高祖加同平章事入宰相。后周太祖加兼侍中、世宗兼中书令、宋初加中书令,都是宰相级职称。历后晋两帝、后汉两帝、后周三帝,宋高祖、太宗,可谓九朝元老。历封谯国公、邢国公、宋国公、韩国公、魏国公。卒,年七十二,赠太师。
武行德,家贫,樵采自给。体伟力大,石敬瑭召入帐内。后晋天福初,授奉国都头,改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开运中,作战时被契丹俘虏,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闻汉祖起太原,即自称河阳都部署,遣其弟行友间道奉表劝进,汉祖览奏喜甚,即授行德河阳三城节度。汉祖由晋、绛至洛,行德迎候境上,以所部兵翼至京师,还河阳。
乾祐中,加同平章事,移真定尹、成德军节度。广顺实,加兼侍中,俄改忠武军节度,迁河南尹、西京留守。时禁盐入城,犯者法至死,告者给厚赏。洛阳民家妪将入城鬻蔬,俄有僧从妪买蔬,就筥翻视,密置盐筥中,少答其直,不买而去。妪持入城,抱关者搜得盐,擒以诣府。行德见盛盐补非村妪所有,疑而诘之,妪言:“适有僧自城外买蔬,取视久之而去。”
即捕僧讯治之,具伏与关吏同诬以希赏。行德释妪,斩僧及抱关吏数辈。人畏之若神明,部下凛然。三年,丁外艰,起复。
显德初,加开府阶,进封谯国公。世宗即位,兼中书令。初,世宗处河东还,次河,以洛阳城头缺,令葺之。行德率部民万余完其城,封邢国公。是秋,代王晏为武宁军节度,与晏两换其任。先是,唐末杨氏据淮甸,自甬桥东南决汴,汇为污泽。二年,将议南征,遣行德率所部丁壮于古堤疏导之,东达于泗上。及亲征,以行德为濠州行营都部署,破淮军二千余人于郡境。俄遣率师屯定远以逼其城,为吴所败,死者数百人,行德以身免,左授右卫上将军。五年,下淮南,复授行德保大军节度兼中书令。恭帝嗣位,进封宋国公。
宋初,加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再授忠武军节度,改封魏国公。乾德二年冬,移镇安州,加开府仪同三司。开宝二年,入为太子太傅。太平兴国三年,以本官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师。
明朝不畏权贵户部尚书——褚鈇
褚鈇(fǔ)(1533年,1600年),字民威,榆次东白村人。褚鈇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同年步入仕途。先后任河间县令、监察御史、陕西茶马、大理寺少卿、河南巡抚、大理寺卿、工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户部尚书任间同时总督漕运,赠太子少保。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后,由于黄河“河身日高,流日壅,淮日益不得出”,以致泗州(今盱眙北)明祖陵被淹。时任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杨一魁总督河道,“欲分杀黄流以纵淮,别疏海口以导黄”,而时任户部尚书的褚鈇总督漕运,“则以江北岁浸,民不堪大役,欲先泄淮而徐议分黄”。
对于单县黄堌口决口一事,褚鈇与杨一魁也有不同意见。“是时一魁专力桃、清、淮、泗间,而上流单县黄堌口之决,以为不必塞”,“鈇及春芳皆请塞之”。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复言黄堌口不塞,则全河南徙,害且立见”。议者亦多恐下啮归仁,为二陵患。二十九年(1601年)秋,“河涨商丘,决萧家口,全河尽南注”,“一因黄堌口之决,不早杜塞;更因并力泇河,以致赵家圈淤塞断流,河身日高”,“而萧家口遂决,全河奔溃入淮,势及陵寝”。杨一魁也因此受“疏攻”,“帝以一魁不塞黄堌口,致冲祖陵,斥为民”。
褚鈇为官为官执法严明,不畏权贵,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生涯长达36年之久。在政治上积极支持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他的主要政绩还在于注重边防、抵御外侮,以实际行动支持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从而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褚鈇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官吏。无论在京在外,从政之余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诉诸笔端,一生著述甚丰,他的著作刻印本有《从政录》、《从政续录》和总纂的《榆次县志》(万历版)。此外还有《八行图奏》、《劝惩类纂》、《芸窗纪愚》等。
现在榆次老城东大街南侧,衙前广场以东桑芸故居以西,北至东大街南至富户街,那曾是明户部尚书褚鈇的府第,榆次城内及城郊四乡人就把这所古院落称之为尚书府。
尚书府的正门在东大街,门前左右各有一座御赐石牌坊。可惜代序轮转沧桑无情,现在尚书府已不复全在,但其精华部分褚鈇书院还都保存了下来。褚鈇书院由东西两个小院并列而成,作为书院的部分主要指西面的小四合院,这个小四合院以北为上,纵向二进,北阔南窄,中有小门相隔。上院正面为高大的正厅五间,其中三间为中,左右各有耳房一间。下院只有南屋五间。在富户街上留有***,门额为“宫保第”。西院中的正厅就是老尚书的书房,这五间房子的门楣、窗棂、斗拱、明柱都简单而朴实,其实,这正是明代晋中建筑的本色。当年老尚书就在这完全本色的氛围中做本色的文章,做本色的人生,写《从政续录》、《教家纂要》,把陶情咏怀的诗词结成了《汇古菁华》二十四卷。
清朝名医天花种痘专家——赵鸿
赵鸿(1807,1872),字渐逵,清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人。自幼读书,多有独到见解。屡试不举,遂对八股取士生厌,不再应试,潜心医术。清道光十五年(1835),小儿天花病流行,无以为治,婴孩染疫夭折者甚众,遂专攻小儿内科,立志寻防治痘症之法,解除儿童的痛苦。时值广东人邱熺编写的书籍传入山西,介绍英国人珍娜发明的种牛痘可防天花的有关知识,遂在边学****边实践、边改进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山西地理气候、风土****俗的种痘新法,在榆次城乡逐步推广,收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随后,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不同体质和症状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方法种痘,挽救了许多病危儿童。辗转相传,影响越来越大,“赵先生”三字不胫而走,成为周围百里闻名的种痘专家,接种牛痘免除天花瘟疫的种痘之法,很快普及到附近各州县,天花疫病得到一定防治。之后,又在邱熺介绍的种痘法基础上,撰写成《增订引痘新法》一书,清同治三年(1864)刊行,并广为流传。
中国近代陆军第一人——张彪
张彪(1860,1927)清末武职官吏。字虎臣,山西榆次乌金山镇(原鸣谦乡)左付村人。曾任湖北提督,陆军副都统。在武汉任湖北第八政统制时创办了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民国元年(1912年),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张彪从小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以推车运煤挣钱糊口。母亲亡故后,于光绪六年(1880年)投补太原抚标兵额。后因武功超群,又应童子试。山西巡抚张之洞发现其身体健壮,人才出众,办事踏实可靠,甚是喜爱,提拔为随身侍卫,视为心腹,连连擢拔。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升任湖广总督,时值汉口水患成灾,张彪受委督修湖西大堤。其间,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监督,工程顺利完成,水患根除。当地称大堤为“张公堤”。随后,负责监修武泰、武丰两闸,工程同样科学坚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彪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军政、营阵以及枪炮诸事,军事才能大有增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在湖创练鄂军,被清政府授予“壮勇巴图鲁”称号,同时受命负责管理将校学堂,精心为学员“改编制,易章服,选择器械”,升授湖广督标中军副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任四川松潘镇总兵。是年秋,南北两师在河南彰德府会操,任南军总统制官。加提督衔任督练公所总参议,总办湖北的制皮、制毡、制呢诸厂事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南北两师在安徽太湖县会操后,赏“奇穆钦巴图鲁”称号,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张彪任第八镇统制并兼统巡防营。农历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爆发,率部下三千人坚守总督衙门,与变军巷战二日。之后,率队先行夺得龟山炮台,重新占领汉阳。
武昌首义是时任湖北提督,中国组练新式陆军第一人,第八镇统制张彪属下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然群龙无首的乌合之众是不堪一击的。出于多年袍泽与同寅,不甘于自相残杀,每与变军遭遇时,多未激烈交战,逼近对方,对方即行退让。张彪虽是满清统制,然亦是大汉民族,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早先已实行。在同情革命党人的情况下,武昌首义得以迅速取得胜利的确是十分侥幸的。提督张彪当时一直镇守武昌并未弃城逃亡,张彪7次拒绝率领起义军反清。充分做到了一个军人统帅应有的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不打内战的高尚德行。南北议和后,卸职东渡日本。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从此居住天津,并在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取名“张园”。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北上和谈,偕夫人宋庆龄曾住张园。翌年2月,被逐出北京的末代皇帝溥仪及皇后婉蓉等也住在张园。每日清晨,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事君”之道。
大清银行首任行长——贾继英
贾继英(1875—1944)字俊臣,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六堡村人。近代著名金融家。在中国票号鼎盛时期,全国最著名的十大掌柜,全是山西人,其中一位是榆次人贾继英,原为祁县乔家“大德恒”票号驻并主事,后任户部银行、大清银行、晋胜银行行长,曾是阎锡山、孔祥熙的理财高参。他曾创办山西晋华纺织厂,兴修“天地渠”,筹资兴建甘肃矿业公司、静宁罐子峡煤矿、徽县炼铁厂、窑街水泥厂等企业。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千年没有贾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