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2/10/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一)孔子:
1、生平着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训练)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见根据周礼的制度到达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成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见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日的政治文明的建立、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着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根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肯定权威。
:事物是冲突对立的,并可相互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根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缘由)生产力进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乱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训练相对普及,培育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乱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泼。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省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殊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见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根底。
【注】区分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斗规律,留意利用和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抱负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22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消失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疗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乐观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乐观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快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缘由: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进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根底);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稳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今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稳固中心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接受的根本缘由)。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训练的文化风气。
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展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进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进展。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消失)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到达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相互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汲取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气氛活泼。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表达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表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渐渐进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创造本心”以求理(进展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制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肯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生自然欲求。
乐观: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乐观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乐观影响。(广东高考在线微信平台整理)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
②道德主见:理学主见人应当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标准;心学则主见人应通过
内心的自省到达良知。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农夫起义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富强,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剧烈追求共性和进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提倡共性的自由进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认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认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提倡共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见男女公平;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实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提倡***,建立自下而上的监视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见: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剧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取得辉煌成就的缘由: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