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3江苏高考地理考试大纲(word文字版)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江苏高考地理考试大纲(word文字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地理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在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将贯彻江苏新高考方案的精神,适应推进课改形势开展需要,以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充分表达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切实反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根本知识、根本原理、根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根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稳中有变、稳中出新,试题设计应在科学性、根底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到达和谐统一,贴近考生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能够掌握和运用根本的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根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根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地理根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开展变化,地理根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拟、判断、分析,阐释地理根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局部。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在选考的内容中,选择其中两个模块的题目,按
题目要求作答。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要求。
第一局部必考内容
地理1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的划分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2〕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根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气压带与风带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5〕天气系统
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洋流
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
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地理2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人口与城市
〔1〕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城市效劳功能
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开展特点
〔3〕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5〕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环境问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可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人类走可持续开展之路的必然性
地理3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含义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开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开展
〔1〕区域环境与开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2〕流域的开发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根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开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3S技术的应用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2〕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二局部选考内容
海洋地理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与盐度
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一气相互作用
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洋开发
〔1〕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2〕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开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海洋自然灾害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1〕海域的划分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
我国海洋国情的根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国际海洋秩序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2〕我国的世界遗产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分布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中国著名旅游景区的分布
〔2〕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的根本要素
旅游景点、交通和效劳设施的规划设计
〔2〕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信息的收集
旅游点确实定
旅游路线的选择
〔3〕旅游平安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平安
旅游平安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开展
〔1〕旅游业
旅游业的开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环境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城乡规划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城乡开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和开展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形成
城市在不同开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城市化过程
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主要成因与相应的治理对策
〔4〕乡村聚落
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
〔1〕现代城市或村镇
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2〕城镇布局
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开展的主要途径
〔3〕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的意义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开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那么和根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工程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那么和根本方法
〔3〕在城乡规划中,主要部门的一般布局原那么
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那么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乡人居环境的评价
城乡人居环境的根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和结构功能
〔2〕商业布局与生活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评价
〔3〕城市交通网络
不同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4〕文化设施布局与生活
根本文化设施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环境保护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可再生资源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的防治
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环境管理的根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2〕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那么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值为120分。
〔二〕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约40%~60%   人文地理约40%~60%
 必考内容约85%         选考内容约15%
〔三〕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
 选择题分为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总分值60分。
 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总分值40分,选做题总分值20分〔选做题共4道,每位考生只需选做2道〕。
〔四〕试题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
地理:删掉不少“城市化〞考点
点评人:江苏教院附中高级教师 卢文英
【解读变化】1、典型题例如局部变化较大,相当数量试题来自于09年高考地理试卷。地理重根底、重读图能力、重根本能力这个特点不变,强调地理知识为现实生活效劳。
2、有些考点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改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具体化为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类走可持续开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改为人类走可持续开展之路的必然性。
3、删减内容,分别为:海洋地理:波浪、潮汐、洋流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城乡规划: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城市化与经济开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意义;不同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乡村集市分布特点及成因;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城乡规划主要内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备考建议】1、对照考点,通读教材,夯实根底,力争考点“点点清〞,扎实打好根本功;
2、会读图者得天下。有始有终高度重视地理读图训练、地理材料分析训练;
3、关注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学会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来评价身边的各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