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资源教室文献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源教室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8/18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源教室文献综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源教室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的理念最早由Irwin在1913年提出,他将这种教育方案用于帮助视觉障碍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就学。资源教室在港台地区多指资源教室方案(resource room program)1。“资源教室方案是由教师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与其它资源,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协助,其核心的概念在于如何发挥资源的功能。”2
许家成教授认为“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它具有为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3也就是由“资源教师”在普通课程的教学时间外,利用特殊教育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进行特殊服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4
本文中资源教室特指在随班就读学校中针对随班就读儿童设置的专用教室,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指“因残疾、学****困难和其他特殊性(如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而产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以及处境不利的儿童,其中包括任何学****上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学生。”5
(二)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第42条。文中说到:“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殊教育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到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目前国内论及“随班就读”时,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6 1
2 徐美贞,[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王娇艳,[J].现代特殊教育,2005(7-8).
3 许家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J].中国特殊教育,1997(3).
5 -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上海:
6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
二、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1随着对智力理论深入的研究,智力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多种智能,各种智能不同形式的组合导致了个体间的差异。他指出,“个体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2
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强调智能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的特点,这恰好符合资源教室的理念,因为资源教室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有利于特殊儿童需要的环境,以充分挖掘特殊儿童身上潜在的智能,使特殊需要学生也能得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资源教室的设置与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资源教室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辅导时,要做到个别化教学与多元化评价,尽可能地挖掘其潜能。
三、文献综述
陈启敏. 资源教室功能评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国外关于资源教室的研究进展
资源教室的概念最早由 Irwin 在 1913 年提出,他将这种教育方案用于帮助视觉障碍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就学。随后,部分欧美的中小学开始设计辅导普通班重听儿童的方法。50 年代欧美特殊教育普遍推动时,多数学校针对轻度智能障碍者展开辅导,到了 60 年代,专家学者们主张设立资源教室,以避免普通教师因未受专业训练而造成辅导及照顾上不够积极和理想(台湾教育厅,1981)。Dunn 在 1968年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批评特殊班的缺点,并且提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一项就是资源教室,让轻度障碍学生能够重返普通班,只有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内接受特殊教
育的服务(王天苗,198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者们对于资源教室的研究开始系统化。研究的
1
[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Gardner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