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1
在那个混乱的年头,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幻想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解并描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自告奋勇,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反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终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平安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珍贵的时间。在生死攸关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自告奋勇,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合在一起,那些农夫、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英勇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很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英勇坚韧,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志气战胜挫折。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2
1927年,周恩来29岁,毛泽东33岁,粟裕19岁,林彪19岁,陈赓24岁,叶挺30岁,贺龙31岁,邓小平22岁。这注定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拉开了北伐斗争刚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中国共产党抗拒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序幕。
1927年4月12日,上海工人运动游行示威,“打倒反动军阀,打倒军人政府”的呼声嘹亮整齐,国民党的军队却用冷冰冰的枪口对准了人民大众。当第一声枪声响起,上海就乱了,中国就乱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白色恐怖覆盖上海,屠杀遍地。在倒戈与抗拒的选择下,陈独秀与毛泽东分道扬镳。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停止了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领导政策,起先筹备发展自己的武装力气,他们要抗拒,要干一票大的——南昌起义。
颈项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们,斗志昂扬,喊着口令:“山河统一”的雄心壮志。他们就要奔上战场,直面流血与死亡的风险,不是不怕,不是不苦,只是为了更美妙的明天,为了更多的人活下去,他们别无选择。或许,此去一别再无明天,可是他们无怨无悔,心若磐石。这是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的武装抗拒的第一枪,这一枪混着血与泪的相融,混着笑与泣的交合。“激战”,短短一个词两个字,写出了多少人的一生。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浦县城。9月20日,前委依据形势发展做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约3000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三河坝战役打响了。以3000军力对敌三万,守坝三日,非一般人可为。朱德做到了,代价是200人的倾力相互,他们之中多是兄弟、父子、亲友,这200人一留便是永别。主力部队没有辜负他们,朱德的部队最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3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的开篇,描述着血腥而真实的场面、悲壮的背景音乐,每一刻都在让人的心纠、泪盈。手无寸铁的热血青年用生命告知人们:没有武装不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一张纸带来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令全室人员安静脱帽、那门外小兵眼眶的泛红,压抑的气氛,让我想起读过的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那篇文章描绘了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总在家烧掉一些纸张,但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问这些是什么。当时我亦不知道“钊”怎么念,只牢记他被捕时的坚决和坦然。
南昌起义的枪声,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粟裕那一记美丽的“杀”,叶挺指挥开炮时摔帽的潇洒,贺龙看似满口粗话的自负,朱德设圈胜利后那难忘的微笑,周恩来对着天空放射的那三记枪声,昭示一个新的黎明的到来,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酣畅淋漓。
毛泽东告辞妻儿离家,在孩子不断的呼喊声中,杨开慧一边流泪一边对毛泽东说:“别回头!”就这样望着毛泽东慢慢远去的背影,为革命,无怨无悔。
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呈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朱德走过战壕时两边不断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无限的怜悯与敬意。面对尸体如山,朱德缓脱帽,泪水沿脸蛋流。选断后二百人,朱德说,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杀身成仁的精神,我们为民族娇子为战士英杰而挥泪致敬!阻击战尾声,蔡晴川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响彻云霄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从南昌起义,朱德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0000名战士,,我耳边又响起毛泽东熟识的话语“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4
铮铮铁骨铸就辉煌——观《建军大业》有感
在那个混乱的年头,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幻想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解并描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自告奋勇,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反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终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平安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珍贵的时间。在生死攸关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自告奋勇,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合在一起,那些农夫、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英勇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很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英勇坚韧,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志气战胜挫折。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600字5
今日我和妈妈一起重温了《建军大业》这部爱国影片,在这部电影里面众星云集震撼人心。本片讲解并描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实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国民党反动派毫无人性的屠杀游行学生,天空下着大雨,忽然血流成河,学生的尸体积累如山。
接下来是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人组成了第一支中国革命起义军,起先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有力的反击,就这样打响革命的第一枪。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朱德同志率领的其中一只中国革命齐玉军在三和被在意中以3000人胜利的狙击了国民军队3万多人在在真的第三天,朱德司令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离,确定留下200人死守阵地。当时他下令父子同军者父亲留下兄弟同军者,兄长留下。大家都知道留下只存死路一条,但是大家都情愿留下。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特别感动。随着一声巨响,忽然火光映红了整片天空。朱德和大部队停下脚步,回过头凝视着浓烟滚滚的方向,两行眼泪夺眶而出。他知道战士们用生命挽救了大部队。最终,朱德率领中国革命军来到革命依据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会合,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