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设计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21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zl201163zl 2022/10/16 文件大小:2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设计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设计说明书 】是由【zl201163zl】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设计说明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述
1、地理位置
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跨越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三镇,距离广州15公里、番禺区中心市桥15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其范围东至新化快速,北至沥滘水道,南至兴业大道,西至市新路,国际创新城北临沥滘水道,与大学城隔水相望,。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位于番禺区新造镇国际创新城启动区中部,为广州国际创新城中轴线,道路北起滨河路,南至兴业大道,路线横穿整个广州国际创新城中部,,规划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m,沿途主要经过曾边村、白贤堂村。
图1-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规模、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规模
根据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分局《市规划局番禺分局关于提供广州市国际创新城启动区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技术意见的复函》穗规番禺【2014】417号文件及广州市规划局《关于提供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穗规函【2013】2736号文件要求金光西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采用60km/h。
(2)设计范围
K0+060~K1+,。
(3)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设计范围内雨污水管线。
3、工程概况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位于广州番禺创新城中部,规划为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路,路线北起滨河路(城市主干路),向南延伸分别与广医南路(城市次干路)、南大干线(城市块速路)、市新路(现状)、三条城市支路相交,终点止于兴业大道(现状城市主干路),路线南北向横穿整个广州国际创新城中部,,规划红线宽度为40m。
道路主要经过白贤堂村、曾边村及暨南大学新造校区,道路两侧局部路段经过民房及厂区(主要集中南大干线以北),终点处有一座110KV变电站正在施工,其余路段基本为鱼塘、田地及小山丘。距离道路东侧约300m有地铁四号线,兴业大道节点处地铁位于节点正下方。
4、勘察设计过程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勘察设计合同鉴定后,我院即对该工程进行勘察设计工作,经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各项工作均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完成,各阶段的设计任务完成时间如下:
(1)2014年8月初编制勘察设计大纲,并上报业主及审查单位,经研究批准同意后,我院于2014年8月初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了外业详细勘察工作,地质勘察受征地拆迁影响,在2014年9月底完成地质详勘工作;
(2)2014年8月中完成方案设计并通过建设单位组织的方案评审会;
(3)2014年10月中完成方案规划报建;
(4)2014年10月中初完成初步设计;
(5)2016年10底建设单位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并通过评审;
(6)2017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修编;
(7)2017年3月底完成施工图。
(8)2017年5月完成施工图修编出版;
(9)根据区政府最新要求,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需增加综合管廊设计,综合管线布置需作相应调整,应业主要求对原施工图各专业作相应修改,2017年12月完成施工图修改并送审查单位审。
5、设计依据
我院承担本项目的设计工作主要依据如下:
(1)《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广州市规划局《关于提供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穗规函【2013】2736号;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3)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分局《市规划局番禺分局关于提供广州市国际创新城启动区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技术意见的复函》穗规番禺【2014】417号;
(4)广州市番禺区发改局《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建设国际创新城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番发改【2014】159号;
(5)《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方案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
(6)各职能部门对《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方案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7)《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
(8)各职能部门对《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9)国际创新城规划资料;
(10)实测1:500地形图、地质详勘资料。
(11)广州市番禺区基建办《关于加快修改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的函》番基建办函【2017】941号。
二、设计规范及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6)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6、《埋地聚乙烯排水箐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7、《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2004
8、《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
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2007
10、《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
11、《混凝土和钢筋混凝上排水管》GB/T118362009
12、《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
1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
1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32011)
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7、《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新)》(广州水务局,2011)
18、《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20、《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21、《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
22、《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2013]10号)
2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4、《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25、《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
三、设计尺寸
本图尺寸单位:里程、标高、管长、距离为m,管径为mm。
四、坐标系高程系
本工程统一采用广州市城建坐标系统及广州市城建高程系统。
五、雨水系统设计
1、雨水现状
本项目沿途主要经过白贤堂村及曾边村,道路两侧局部路段经过民房及厂区,其余路段基本为鱼塘、田地及小山丘,沿途有曾边涌于本工程与南大干线节点穿过。工程沿线无市政雨水管线。本工程范围内的现状河涌主要有曾边涌,。
2、雨水规划概述
金光西大道雨水管线大致排向如下:
广医南路至滨河路收集路面水及地块水自南往北排至位于本项目大约110m处曾边涌汇入珠江;
广医南路至南大干线收集路面水及地块水自北往南排至位于本项目与南大干线交叉点处曾边涌汇入珠江;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兴业大道至南大干线收集路面水及地块水自南往北排至南大干线规划雨水管,最终排至曾边涌汇入珠江。
3、雨水管道设计
1)管道布设位置
滨河路~K0+900段:
在道路东西两侧均设雨水管,。。
K0+900~兴业大道段:
在道路东西两侧均设雨水管,。。
2)管道设计概述
根据本项目沿线的河涌及规划排水系统情况,结合道路沿线地形及道路纵断面设计,本工程的雨水管线设计如下:
因其他与本设计道路衔接的道路尚未有建设计划,需保留现状市新路保证现阶段交通出行,道路纵断面接顺现状市新路采用十字平交,,该点标高为滨河路至南大干线路段最高点,本设计秉承“减少埋深、减少造价”的原则,现将原规划以广医南路为雨水排向分水岭修改为以现状市新路为分水岭。
滨河路~市新路路段:该段在道路两侧新建雨水管(管径d600~d1200,%),负责收集道路两侧路面水及地块水自南往北排至滨河路雨水管后经曾边涌排入外江。
市新路~南大干线路段:在道路两侧新建雨水管(管径d600~d1500,~%),负责收集道路两侧路面水及地块水按规划自北往南排至K0+820处接入曾边涌。
兴业大道至南大干线路段:在道路两侧新建雨水管(管径d600~d1350,~%),负责收集路面水及地块水自南往北排至南大干线规划雨水管,最终排至曾边涌汇入珠江。
4、雨水管道设计要点
(1)雨水量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规划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计算,即:
Q=Ψ×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系数;
F——集水面积(hm2)。
其中,设计暴雨强度根据设计重现期P和设计降雨历时t确定。
(2)设计重现期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规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2~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既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于道路设计协调,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宜采用规定的上限。特别重要地区可采用10年或以上。
本规划区域地形复杂,为避免规划区域内涝,重现期一般地区采用10a,车站、广场、地道、立交桥等重要地段采用10a。
(3)降雨历时t
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降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本工程地面集水时间t1按10min计算。
(4)设计暴雨强度
按照以上设定参数,P=10a时,采用公式:
q=/(t+)
设计暴雨强度q值采用《广州市番禺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番禺区水务局,广东省气候中心,2014年3月编制)
(5)径流系数Ψ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雨水管道管材及基础
1)雨水管道管材: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2)管道接口形式:采用承插接口;不同管径之间采用管顶平接方式。
3)管道基础:设置135°混凝土基础。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4)街坊雨水管每隔90~120m预留一根接户管(东、西侧),并设置检查井,管径采用d600,排水坡度为1%;
5)雨水口采用平入式进水口,,一般路段雨水口间距为30m。连接平入式进水井支管采用d400砼管,排水坡度为1%。
雨水水力计算表表5-1
设计管段编号
管长L(m)
汇水面积F(ha)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降雨历时t(min)
暴雨强度q(L/s·ha)
设计流量Q(L/s)
管径D(mm)
设计坡度I(‰)
流速v(m/s)
管道输水能力Qmax(L/s)
坡降I*L(m)
本段面积(ha)
∑累计面积(ha)
∑t2=∑L/v(min)
t2=L/v(min)
YL10~YL7
90


0

10


600
18



YL7~YL4
90







600
18



YL4~YL1
90







800
18



YL11~YL13
60


0

10


600
10



YL13~YL17
120







800
8



YL17~YL20
90







800
8



YL20~YL23
90







800
8



YL23~YL26
90







1000
8



YL26~YL28
39







1000
8



YL53~YL48
146


0

10


600
3



YL48~YL45
90







800
20



YL45~YL42
90







1000
20



YL42~YL39
90







1000
20



YL39~YL36
90







1200
15



YL36~YL33
90







1200
15



YL33~YL30
90







1350
12



YL30~现状井
60







1350
12



YR7-1~YR7
36


0

10


800
10



YR10~YR7
90


0

10


600
18



YR7~YR4
90







800
18



YR4~YR1
90







1000
18



YR11~YR13
60


0

10


600
10



YR13~YL16
90







600
8



YR16~YL19
90







1500
8



YR19~YL22
90







1500
5



YR22~YL25
90







1500
6



YR25~YL28
76







1500
6



YR53~YR51
60


0

10


600
3



YR51~YR48
90







800
3



YR48~YR45
90







800
20



YR45~YR42
90







1000
20



YR42~YR39
90







1000
20



YR39~YR36
90







1200
15



YR36~YR33
90







1200
15



YR33~YR30
90







1350
12



YR30~现状井
60







1350
12



六、污水管道设计
1、排水现状
本项目沿途主要经过白贤堂村及曾边村,道路两侧局部路段经过民房及厂区,其余路段基本为鱼塘、田地及小山丘,沿途有在建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经过。
2、污水规划概述
按水务公司《关于金光西大道(滨河路至兴业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方案意见的复函》番污治寒(2017)350号:
滨河路~规划支路一路段:在道路两侧新建污水管线(d800),负责收集道路两侧污水接入规划支路一处在建(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最终排向南村污水处理厂。
规划支路一~南大干线路段:在道路两侧新建污水管线(d/00~d1000),负责收集道路两侧污水自南往北排向,最终汇入规划支路一处在建(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最终排向南村污水处理厂。
3、污水管道设计
(1)管道敷设位置
滨河路~南大干线路段:在道路东西两侧均设污水管,。。
(2)管道设计概述
根据我院收集的污水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污水管道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滨河路~K0+220路段:在道路两侧新建污水管线(管径为DN800,%),负责收集道路两侧地块污水接入K0+220(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最终排向南村污水处理厂。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K0+220~K0+790路段东侧:在道路东侧新建污水管线(d1000,%),负责收集道路东侧污水自南往北汇入K0+220(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最终排向南村污水处理厂。
K0+220~K0+790路段西侧:在道路西侧新建污水管线(DN800,%),负责收集道路西侧污水自南往北汇入K0+220(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暨南大学)污水管道(d1000),最终排向南村污水处理厂。
另外,根据暨南大学建设方提供图纸资料显示,暨南大学地块污水在南大干线南侧设置排出口,而且根据番禺区水务局提供图纸资料显示,番禺区南村镇污水管网工程已将暨南大学校区污水考虑接纳,故此地块没有作接户井预留。根据片区规划显示,金光西大道(南大干线至兴业大道段)东侧地块用途为绿地,没有污水产生,该段亦不作污水设计预留。
4、污水管道设计要点
(1)流量计算及参数
1)污水流量公式一:
QS=(n·N·KZ)/(24×3600)
上式中:QS—生活污水量(L/s);
n—生活污水定额(L/(cap·d)),番禺地区按350L/(cap·d)计算;
N—设计人口数;
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cap—“人”的计量单位。
2)污水流量公式二:
QS=(q0×F×KZ)
上式中:QS—综合生活污水量(L/s);
q0—综合生活污水面积比流量(m3/(km2·d)),番禺地区按250m3/(km2·d)计算;
F—服务面积(km2);
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3)排水管道设计参数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计算公式采用曼宁公式。
水力计算:Q=A×v
v=R2/3i1/2/n
式中: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按管底坡降计算;
n—粗糙系数,;
A—水流断面(㎡)。
污水水力计算表表6-1
管段编号
集污面积(ha)
人口数(人)
平均日生活污水量(L/s)
变化系数(K)
生活污水量Q1(L/s)
集中污水量(l/s)
设计总污水量Q(L/s)
管道长度(m)
管径D(mm)
充满度h/d
设计坡度I(‰)
流速V(m/s)
计算污水量Q'(l/s)
坡降I*L(m)
地区
累计
WL1~WL8

667






183
800

2



WL16~WL11

1001




200

366
1000





WL11~Wr8

1024






213
1000





WR1~WR8

535






226
800

1



WR9~WR13

760




0

160
1000

8



WR13~WL15

1009






292
500

8



(2)污水管道管材及基础
1)污水管设计管径为d500~d1000mm。
2)污水管道管材
污水管材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F管”。
3)管道接口形式
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承插式橡胶圈密封连接。
4)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设置180°混凝土基础。
(3)管道埋深为≥。
(4)街坊污水支管每隔90-120m预留一接户井,,并设置检查井,管径采用DN500,%
(5)当沿线其它道路的规划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后,应把本工程污水管网接入周边污水管网,并封堵近期污水管线临时排出口。
金光西大道(滨河路-兴业大道)工程SM-01
七、基坑支护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规定,为了施工的安全、减少管槽开挖的工程量,本工程对开挖深度≥3m的管槽开挖均进行了支护设计。密扣拉森钢板桩具有挡土挡水的功能且可以重复利用加快施工进度,不会给路面留下永久障碍物,其价钱亦合理。为此,管槽支护结构采用密扣拉森钢板桩的形式进行支护。
本项目排水管道基坑开挖深度均小于6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相关条文规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1、施工注意事项:
(1)第一道支撑位于地面下100cm处,支撑要边开挖边支撑,不得事后补撑,支撑后,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施工设计的规定;横撑不得妨碍下管和稳管;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
(2)围檩采用吊筋固定并与钢板桩贴角焊接牢固,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支撑焊成盆形或盒形,钢板桩的轴线位移不得大于50mm,%。
(3)基坑开挖时应开挖多少,运走多少,禁止在边坡附近弃土。
(4)上下沟槽应设安全梯,不得攀登支撑。
(5)拆除撑板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撑的拆除应与回填土的填筑高度配合进行,且在拆除后应及时回填。
2)多层支撑的沟槽,应待下层回填完成后在拆除其上层槽的支撑。
3)拆除单层密排撑板支撑时,应先回填至下层横撑底面,再拆除下层横撑,待回填至半槽以上,再拆除上层横撑。当一次拆除有危险时,宜采取替换拆撑法拆除支撑。
(6)拆除钢板桩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回填达到规定要求高度后,方可拔除钢板桩。
2)钢板桩拔除后应即使回填桩孔。
3)回填桩孔时应采取措施填实。当采用砂灌填时,可冲水助沉;当控制地面沉降有要求时,宜采取边拔桩边注浆的措施。
(7)基坑周边观测要求:沿基坑每边每20m设一水平位移和垂直观测点,开挖期间观测周期1~2天,如遇大雨或暴雨应加密观测,当水平位移大于30mm,基坑外路面沉降量大于25mm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研究,以便作出处理措施。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