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伊拉克战争中的精确作战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呈现出非线式作战、精确作战、高速机动作战、三军联合作战和信息化战争等一系列特征。
※一伊拉克战争的起因和进程
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推翻萨达姆政府和进行伊拉克国家重建,进而控制伊拉克石油和推行其改造中东的新战略。并不是如布什所说的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和维持世界的和平!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联军在巴格达上空投下了数以千计的精确制导炸弹,基本上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系统,使伊军处于各自孤立和盲目失控的状态。联军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并经过一些重要城市,迅速逼近巴格达,同时在几个战场作战。
从战后分析来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第一阶段的精确打击和不断轰炸基本上结束了战争,至少可以说完成了战争的大部分。然而,由于对高科技战争效果的低估,当时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个事实。到了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联军的战线过长,军备难以及时补给,以及恶劣天气的阻挠,迫使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暂时修整。而联军在乌姆盖斯尔所受到的抵抗被认为是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的标志。这时,舆论开始对联军速战速决表示怀疑,同时也怀疑高科技战争的实际效果。很多新闻和评论纷纷语言,如果联军进入巴格达,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惨烈的“巷战”。对于第一阶段联军的迅速推进,也有人认为这是萨达姆的诱敌深入战术。但当联军修整完毕,迅速进入巴格达时,很多人都深感惊讶,联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没有预想大激烈巷战发生。也有少数人在幻想萨达姆会发动最后的“阴谋”和猛烈的反击。
当联军彻底占领并控制巴格达时,人们才恍然战争已经“没有结尾”的结束了。这时,人们认为过高估计了萨达姆的军事实力。而实际上,战争之所以这样显得出人意料,不在于高估了萨达姆,而在于低估了美国高科技战争的威力和效果。在经过大规模的精确轰炸之后,伊拉克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已经被摧毁,伊拉军处于官找不到士兵,士兵联系不上军官的情况下,任何的抵抗和反击都是难以实现的。由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可以看出,高科技对于战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应该被低估。
精确作战
威力巨大的现代作战模式
定义:依靠信息的支持,运用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特点:①作战距离远;②直接摧毁重心;③作战节奏快;④战场生存难;⑤作战效益高;⑥附带伤亡小;⑦作战可控性强。
作用:可在多维空间、不同的时间以多种方式对战场目标实施全方位立体打击,进而达成作战目的。
实现精确打击的三要素
武器装备
指控信息系统
新型战略思想
理论创新、装备发展与指控系统是辩证的关系三者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主要特点
1. 采用导引、控制系统或装置,调整受控对象(导弹、炸弹、炮弹等)的运动轨迹,使之完成规定的任务。2. 命中精度高。常用圆公算偏差来衡量导弹或炮弹的命中精度。圆的半径越小,说明导弹命中精度越高。3. 总体效能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是用精度、威力、射程、重量、尺寸、效费比、可靠性、全天候作战能力等主要战技指标来衡量的。在性能覆盖的基础上,突出一两项的指标,作战效能就能达到最佳的发挥,即最佳的总体效能。
精确制导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