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3、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4、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5、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6、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8、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9、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1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7、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快),声音(高);拉得松,振动(慢),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它,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8、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当钢尺伸出桌面短时拨动它,我们看到它振动得(快)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高),当钢尺伸出长时,我们看到它振动得(慢)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低)。
19、把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时,轻轻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小)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大),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强)。
20、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里,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声音信号),最后由(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2、(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听到(过高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3、经常使用(耳塞)听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所以,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听力严重下降,需要配戴(助听器)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4、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身体结构
(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
形态和功能。
、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
关节和肌肉。
。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
协同工作的。
:
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
骨骼
:保护、支撑、运动;
,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就是骨骼。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关节
:连接、支点;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接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肌肉
:为运动提供动力。
,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就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这些肌肉提供力量,使骨骼产生运动。
:在一些内脏器官的内侧,如胃壁和血管中包含着平滑肌。
:在心脏部位,心肌永远不会疲劳,它能够不断地收缩。
呼吸器官
、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
此时肺脏就会更勤奋地工作,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约60次。
(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能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并排出体外
,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氧气有(21%)
,做深呼吸,反复几次,我发现吸气时:(胸部扩张),呼气时:(胸部收缩),
这说明(肺)等人体器官也参与了呼吸。
,(水),还需要新鲜(空气)。
(3—4)分钟,(脑细胞)几乎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