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检查数据上墙操作指引
原则说明
本操作指引为现场实测实量提供操作方法及规则。
相应测量值数据需按要求在墙上相应位置填写。
按单元相应楼层的检查分项完成后,凡具备测量操作条件的,施工单位于2天内完成全数检查、数据上墙及资料记录,之后监理单位于1天内完成复核并签字,最后项目工程部于一天内完成复核签字。
施工单位应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上墙文字及符号为白色);
监理公司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复测(上墙文字及符号为红色);
项目部及工程部专职质量工程师对监理公司复测数据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复测(上墙文字及符号为蓝色)。
混凝土结构工程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同一墙/柱面上部及中部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并在墙柱上相应位置记录每一尺实测值与设计尺寸的偏差值。
示例图:(该检查项数据要求上墙)
第二尺
第一尺
偏差值
偏差值
墙或柱
地面
墙/柱面截面尺寸测量示意面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示例:(该检查项数据要求上墙)
墙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
此尺取消
第四尺
墙面平整度测量示意
偏差值(第一尺)
偏差值(第二尺)
偏差值
(第三尺)
偏差值)
垂直度(砼结构)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两端头附近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两端附近竖向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
示例:(该检查项数据要求上墙)
地面
柱
柱垂直度测量示意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墙
地面
墙长小于3米时,
此尺取消
偏差值
(第三尺)
偏差值
(第一尺)
偏差值
(第二尺)
偏差值
(第一尺)
偏差值
(第二尺)
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在顶板四角位置选取4个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
示例:(该检查项数据要求上墙)
第五点
第三点
第二点
第四点
第一点
房间顶板
顶板水平度极差测量示意
墙
测量值测量值测量值
测量值测量值
偏差值
地面
顶板水平度测量值及极差值记录示意
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指标说明:反映砌筑、抹灰、装修尺寸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砌筑、抹灰和装修的尺寸精度,为砌筑、装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条件。
合格标准:每面砌体正手墙要求设置砌筑控制线(对剪力墙则为抹灰控制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面墙、每一个卫生间、每一个厨房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方法,检查同一个实测区是否设置二线,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数据记录:每一实测区未设置二线,则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合格。
砌筑工程
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各测量1次。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测量值记录在门边墙上相应位置。
示例:(该检查项数据要求上墙)
墙
墙长小于3米时,
此尺取消
第三尺
第二尺
第一尺
第四尺
或第四尺
斜顶砖范围
下坎范围
平整度测量示意
(注:第四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偏差值)
(偏差值)
(偏差值)
(偏差值)
地面
垂直度(砌筑工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两端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