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专升本知识点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29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升本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2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升本知识点汇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七章
、联合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后者的需求是由前者的需求派生出来的,故我们在这里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说成是派生需求(derivedemand),或者称为引致需求。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仅是一种派生需求,也是一种联合需求(jointdemand)。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仅靠一种生产要素就可以生产出来,必须依靠许多生产要素的组合才能进行。而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往往存在着替代或互补的关系。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PhysicalProduct,MPP),多数情况下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Product,MP)。
(2)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这种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简写为MRP)。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MRP=MP×MR
(3)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ValueofMarginalProduct),指的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要素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
需求
MRP=D
L1
L0
L2
0
W1
W0
W2
W
L
B
A
C
MC=P=W

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的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以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MRP=MFC
Q0
要素价格P
要素数量Q
0
S=MFC
P0
D=MRP
5工资的决定
D0
W
S
D1
S0
S1
E
W
W1
0
L1
D
L0
W0
W1
W0
E
0
L1
L0
需求变化对劳动市场影响供给变化对劳动市场影响

(1)土地价格水平:地租
(2)准租金(quasi-rent)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使用固定生产要素(厂房、机器、设备等)的报酬同土地供给不变由需求决定地租的情况类似,所以将已投入的固定资本在短期内的收入称为准地租,也被称为准租金。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生产要素尽管在长期中可变,但在短期中却是固定的。所以准租金的概念也有必要让读者了解,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3)经济租金,是指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获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而至少支付的费用余额。
第八章
:如果在不损害其他任何人的经济福利的情况下,不可能再找到其他配置资源的方法来增进任何一个人的经济福利,那么可以说此时该资源的使用是最优的。这个用来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通常称为帕累托最优。
,也叫市场扭曲,是指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例如,大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就不适合多厂商竞争。

(1)法律上的限制
(2)价格上的管制
(3)税收管制
,也称为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或企业,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任何成本或得到任何补偿。
外部经济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的有利影响,但前者却没有得到补偿,而那些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也没有支付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如蜂场主人和果园主人之间。
外部不经济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但前者却没有支付任何成本,而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也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1)使用税收与津贴
(2)使用合并企业的方法
(3)使用财产权的方法

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publicgoods)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总称。公共物品具有如下两个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
(1)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即公共物品消费的增加,不会引起消费者之间的竞争。(2)非排它性(non-excludability)。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
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只是非竞争性而不是非排他性的物品为非纯公共物品,如道路。

信息不完全就是至经济当时人对信息不能全面的把握,不能完全利用交易有关的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则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蔽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第九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前者是一个地域概念,后者是一个国民概念。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为国民收入核算基础,其中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GDP作为核算基础。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
实际CDP=名义GDP÷CDP折算指数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具体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对GDP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
,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1)、个人收入(P1)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关系如下:
NDP=CDP-折旧
NI=NDP-企业间接税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十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PI-个人所得税
注:利息调整为不包括在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例如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上述关于GDP相关概念的介绍同样适用于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

它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第十章
一、国民收入决定
、投资函数
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C(Y)。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C=a+bY(a,b均为正数)…(i)。
(1)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在函数(ⅰ)中MPC=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在函数(ⅰ)中,。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0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S=S(Y)。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S=YC=a+(1b)y…(ⅱ)。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公式为:。在函数(ⅱ)中,MPS=1b。②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在函数(ⅱ)中。
(4)i=i(r)=e-dr,其中e表示和利息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而dr表示利息率有关的投资部分,并且d是反映投资和利息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度或敏感系数。而表示上述这一关系的曲线,就是投资需求曲线。

(1)两部门经济。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Y=C+I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Y=C+S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
假定: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②投资为外生变量,不随y的改变而改变。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Y=C+I,结合消费函数(假定C与Y间存在线性关系)C=a+bY,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年度看,包括消费计划投资,即Y=C+I,从总收入角度看,包括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即Y=C+S,因此两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S。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注意,这有别于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等式I=S,那里是指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包含了非计划存货投资)。由消费函数C=a+bY加上储蓄函数S=Y-C=-a+(1-b)Y,根据I=S这一关系亦可推导出。
(2)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了政府部门,须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因素,且T=T0+tY(t为税率,当t=0时表示定量税,时比例税)。
从支出的角度:
Y=C+I+G G为政府购买
从收入的角度:
Y=C+S+T 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 TG可视为政府储蓄(Sg)
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Y=C+I+G,结合消费函数C=a+bYd=a+b(Y-T0-tY+TR)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Y=C+I+G,从总收入角度看Y=C+S+T,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G=S+T,在该条件下,储蓄函数S=-a+(1-b)Yd,将I、G、S(Y)、T(Y)代入等式同样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3)四部门经济。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
支出的角度:
Y=C+I+G+(X-M)
收入的角度:
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对外国的捐款。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K)
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如大于X即从外国的主观市场看,收入大于支付,有正储蓄,反之为负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Y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GNP、NDP、NI等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分析,但不论Y代表哪一种国民收入概念,只要其他变量的意义和Y一致,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成立。
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入的函数:m=m0+yY,m0为自发性进口,y为边际进口倾向。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

得出:
其中,对外贸易乘数:

当一个国家的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出现了萧条缺口。
当一国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YE)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时,便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
财政政策是指改变政府总支出和税收以便实现一些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
财政政策按其内容可分类为:政府支出政策、政府转移支出政策和政府税收政策。

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其中ki仅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
在两部门经济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t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t=0时的特例,,则。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
()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表示)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
可见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特别注意:
有很多教材和复****资料认为:
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在比例税下小于1。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二、IS-LM

一般而言,假定投资需求与利率存在线性关系,即I=e-dr。其中,e为自主投资,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公式为。R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年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I=edr,S=a+(1b)Y。推导出IS表达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G=S+T,T=+tY
或,S=—a+(1—b)(Y—T)
推导出IS表达式:

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r为纵轴,y为横轴所画出的IS曲线是由左向右下倾斜的,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由,可看出,IS曲线的斜率为。IS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②边际消费倾向b。d一定时,b越大,IS曲线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缓,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斜率变为,税率t对IS曲线斜率亦会产生影响,当d、b一定时,t越大,IS曲线斜率越大,IS曲线越陡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越小。

由IS曲线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