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P10)
金属晶体缺陷: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P13)
液体金属的结晶组成:形核(生出微细的晶体)、长大(晶核进行长大)。(P17)
细化晶粒: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附加振动。(P19)
金属铸锭的组织: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P21)
硬度是指金属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也可以看做是金属表面抵抗变形的能力。(P24)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则显著下降。(P33)
残余应力:由于金属内部的变形不均匀及点阵畸变,还有一小部分(约占总变形功的10%)保留在金属内部,形成内应力和点阵畸变。(P34)
再结晶:经过再结晶之后,冷变形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内应力完全消除,加工硬化状态消除,金属又重新复原到了冷变形之前的状态。(P35)
金属冷加工变形和热加工变形是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P38)
固溶体:以合金中某一组元作为溶剂,其他组元作为溶质,所形成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固相称为固溶体。(41)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溶剂组元相同。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合金中的任一组元。(P45)
铁素体: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P65)
奥氏体:碳溶于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碳钢的牌号: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P78)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P84)
奥氏体的形成: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P85)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P91)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以不大于50℃/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使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球状或粒状。(P95)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P100)
钢件淬火后都要进行回火处理。(P104)
调质处理: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低温回火脆性又叫做不可逆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又叫做可逆回火脆性。(P105)
60Si2Mn钢:%,含硅量约2%及含锰量约1%。(P119)
渗碳钢表面要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则要求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P121)
渗碳钢加工路线及热处理: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齿形——渗碳(920℃)——预冷淬火(860℃)——低温回火(200℃)——喷丸——磨削加工(P123)
最终组织为表层: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心部;铁素体+细珠光体+低碳回火马氏体;过渡层为M回+A。
20CrMnTi钢制造汽车齿轮热处理工艺曲线
刀具钢: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的红硬性(热稳定性);一定的强韧性。淬火(780℃+低温回火180℃)(P129)
钨系钢W18Cr4V(P131)
高速钢:高碳,%~%;W、Mo元素:主要用于提高钢的红硬性;Cr:含量大体都在4%左右,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材料回火抗力和耐磨性;V:也是增强热硬性的元素,能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了耐磨性,且稳定性更高。
共晶碳化物呈鱼骨状,脆性大,用热处理方法是不能消除的,一般通过反复锻造打碎,并使之均匀。
高速钢热处理工艺与回火性能曲线(P133)
铸铁分类:按照石墨化分类:灰铸铁、白口铸铁、麻口铸铁;按照石墨结晶形态分类;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P150)
灰铸铁的3种类型: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P151)
灰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其应用。(P152)
可锻铸铁并不是真正可以锻造。(P155)
可锻铸铁按退火方法的不同,可以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两种基体。
轴承合金:要在软基体上均匀分布一定大小的硬质点,采用硬基体上分布软质点的组织形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
硅铝明:铝硅系铸造铝合金。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P2)
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P5)
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收缩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P6)
线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液态金属再铸型内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体积缩减,若其收缩得不到补充,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孔洞,大而集中的孔洞叫缩孔,小而分散的孔洞叫缩松。(P8)
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实现定向凝固。(P9)
热应力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产生的。(P11)
在热应力作用下,铸件薄的部分受压应力,厚的部分受拉应力。(P12)
防止铸件产生变形:设计铸件时,应尽量使其壁厚均匀,避免金属的聚集。在铸造工艺上采取同时凝固的原则。(P12)
铸件中气孔的种类: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P15)
分型面选择原则:应尽量使用型面平直、数量少;应避免不必要的型芯和活块,以简化造型工艺;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下箱。(P21)
塑性成形性能的优劣,以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抵抗力综合衡量。材料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其塑性成形性能越好。(P67)
齿轮毛坯的锻造过程:下料——镦粗——镦挤凹台——冲孔——滚圆——平整(图)(P74)
自由锻工艺规程制定:<1>.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2>.决定坯料的重量和尺寸。<3>.制订变形工序。<4>.选择锻压设备。<5>.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加热和冷却规范。<6>.确定热处理规范。<7>.填写工艺卡片(P75)
确定锻造设备:小型锻件一般采用空气锤,中型或较大型的锻件一般采用蒸汽-空气锤,对于大型或特型锻件,则采用水压机锻造。(P79)
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图)(P80)
飞边槽及飞边具有三方面的功用:造成足够大的水平方向阻力(促使模膛得以充满);容纳多余金属(模膛充满后多余金属被迫排入飞边槽);缓冲锤击(在终锻过程中,飞边如同垫片能缓冲上下模块相击,从而防止分模面过早压陷或崩裂)(P83)
预锻模膛的容积稍大于终锻模膛,这是由于预锻模膛不设飞边槽的缘故。(P84)
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P92)
冲裁分为落料和冲孔。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落料模刃口尺寸确定:凸模尺寸=成品尺寸-Z凹模尺寸=成品尺寸;冲孔模刃口尺寸确定:凸模尺寸=成品尺寸凹模尺寸=成品尺寸+Z(P93)
拉深废品一般有拉穿与起皱这两种常见缺陷。( P95)
电焊条由金属芯和外层涂敷的药皮组成。(P102)
焊芯的两个作用:传导焊接电流(产生电弧)、焊芯本身熔化形成焊缝中的填充金属。
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P104)
埋弧电弧焊的特点:生产率高(使用了大电流)(P111)
钨极氩弧焊可使用交流和直流两种焊接电源,除焊接铝、镁及其合金外,一般选用直流正接法。(P117)
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P129)
焊接结构应施焊方便:手弧焊时要考虑留有适当的焊条操作空间、埋弧自动焊应考虑方便存放焊剂、点焊和缝焊应考虑电极伸入方便。(P145)
二名词解释(8分)(4个)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高熔点的变质剂,这些物质的质点起着外来晶核的作用,使结晶时的形核率N增加,晶粒显著细化。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金属表面抵抗变形的能力。
:金属在冷态下进性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以合金中某一组元作为溶剂,其他组元作为溶质,所形成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固相。
;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阿尔法铁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碳溶于面心立方晶格的伽马铁中所形成的固溶体(课本65页)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不大于50度每小时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使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球状或粒状。
: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