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695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6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苏教版必修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归纳:化学与生活
苏教版必修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必修I化学详细知识点
化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化1-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B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O3、H2、Ar、金刚石、石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分有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组成的物质。常见混合物:溶液;空气;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王水;胶体;植物油;动物油;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乙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因为n可以不同。
2、常见俗名
俗名
物质
俗名
物质
苛性钾
KOH
胆矾、蓝矾
CuSO4·5H2O
苛性钠、烧碱
NaOH
明矾
KAl(SO4)2·12H2O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铁红
Fe2O3
生石灰
CaO
磁性氧化铁
Fe3O4
碱石灰
CaO和NaOH
电石
CaC2
纯碱、苏打
NaCO3
石炭酸
苯酚
小苏打
NaHCO3
醋酸、冰醋酸
乙酸
漂白粉
CaCl2和Ca(ClO)2
酒精
乙醇
王水
盐酸和***(1:3)
蚁醛
甲醛
石灰石
CaCO3
福尔马林
甲醛溶液
石灰水
Ca(OH)2溶液
3、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Ag、H:+1Cu:+1,+2F:-1
Ca、Mg、Ba、Zn:+2Fe:+2,+3Cl:-1,+1,+5,+7
Al:+3O:-2Mn:+2,+4,+6,+7S:-2,+4,+6
P:-3,+3,+5N:-3,+2,+4,+5
二、物质的量B
1、各个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单位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质量
m
g
物质的量
n
mol
摩尔质量
M
g/mol
气体摩尔体积
Vm
L/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mol/L
质量分数
ω

微粒数目
N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1)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10mol,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物质的量和质量n=m/Mm=nM
(3)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VmV=nVm标准状况下:Vm=
b、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V(A)/V(B)=n(A)/n(B)=N(A)/N(B)
即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目之比
c、气体密度公式ρ=M/Vmρ1/ρ2=M1/M2对于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对于溶液)
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c=n/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c=(1000ρω)/M
三、物质的分散系A
、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概念: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
⑴外观相同:均一稳定,澄清透明。
⑵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胶粒大而溶质微粒小。
⑶分离方法:渗析法(将胶体与溶液的混合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
逐渐可分离去混在胶体里的溶质)。
⑷鉴别方法:根据丁达尔现象。

⑴根据分散系的状态不同
气溶胶:烟、雾、云
液溶胶:Fe(OH)3胶体、淀粉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玻璃、蓝宝石、红宝石
⑵根据胶粒构成不同
粒子胶体:胶粒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分子胶体: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个胶粒就是一个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化1-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理提纯法、化学提纯法B
1、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注意: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萃取和分液A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B、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C、作萃取剂的溶剂易挥发。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D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待检验的气体
检验的操作步骤
特征现象
H2
在试管口点燃,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烧杯
纯氢气点燃有浅蓝色火焰,轻微的“噗”声,不纯氢气有尖锐爆鸣声,烧杯内壁有水珠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氧气的容器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O2
(1)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中
(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1)燃着的木条熄灭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1)点燃
(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再向烧杯中倒入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1)火焰呈淡蓝色
(2)干冷烧杯无水珠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H4
(1)点燃
(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再向烧杯中倒入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1)火焰呈淡蓝色
(2)烧杯内壁有水珠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H3
温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
变蓝色
HCl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
变红色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D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H+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Ba2+
加入H2SO4(SO42-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Ag+
加入HCl(Cl-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NH4+
加入NaOH溶液加热(OH-起作用)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Cu2+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有蓝色沉淀生成(Cu2+在溶液中通常显蓝色)
Fe3+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3+在溶液中通常显黄色)
OH-
滴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SO42-
加入Ba(NO3)2溶液和稀***(Ba2+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
Cl-
加入AgNO3溶液和稀***(Ag+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
CO32-
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H+起作用)
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溶液的配制与分析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转移:冷却到室温时,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⑤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⑥定容: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装瓶、贴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或滴定管(量取液体质量),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化1-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量子力学
年代
1803
1904
1911
1913
1926
依据
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面包式
含核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
二、原子结构
中子
质子
原子组成
2、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记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A=Z+N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4、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
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质子数=原子序数(即在周期表中标号)
化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化1-2-1、***、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气的生产原理
1、***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H2O2NaOH+H2↑+Cl2↑
实验现象
结论
碳棒上有气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体略显黄绿色
气体显黄绿色证明是***气,碳棒是阳极,溶液中阴离子***离子在阳极上得到电子,成为***原子后重新结合成***气
不锈钢钉上有气泡,周围的溶液变红,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点燃气体,有轻微爆鸣声)
产生的气体是***气,钢钉周围的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
二、***气的性质
1、实验室制备:
①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装置:固液加热型
③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④验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⑤尾气吸收:NaOH溶液。
2、物理性质:A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3、化学性质:B***原子易得电子,***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4、***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及制***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5、***水A***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水的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6、次***酸次***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性质:①易分解
(2HClO==2HCl+O2↑),光照时会加速。②是强氧化剂:能杀菌;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7、漂白粉次***酸盐比次***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三、溴、碘的提取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水与溴化钾溶液反应
分层,溶液由橙色变无色;底层(四***化碳层)由无色变为橙红色
Cl2+2NaBr=2NaCl+Br2
***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分层,溶液由黄色变无色;底层(四***化碳层)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l2+2NaI=2NaCl+I2
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分层,溶液由橙色变黄无色;底层(四***化碳层)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Br2+2NaI=2NaBr+I2
四、氧化还原反应C
1、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3、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4、口诀:
升---失----(被)氧化---(是)还原剂(生虱痒)
降---得---(被)还原---(是)氧化剂
5、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分解
化合(
复分解
置换
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减弱
化1-2-2、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及应用B
Na2ONaCl
NaNaOHNaHCO3
Na2O2Na2CO3
C2H5ONa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出强还原性:Na–eˉ=Na+
(1)Na跟非金属(如Cl2、S、O2等)发生化合反应
2Na+O2Na2O2(淡黄色)Na+S=NaS(反应剧烈,可能爆炸)
(2)Na跟水、酸、醇发生置换反应
2Na+2H2O==2NaOH+H2↑(剧烈)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ˉ+H2↑
2Na+2C2H5OH→2C2H5ONa+H2↑(平稳)
(3)Na与盐溶液反应。一般不跟溶液中金属离子作用,而是与水反应。必须考虑其产物(NaOH)与金属离子间的作用。例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认为是两步反应: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Cu(OH)2↓
也可合并写为总反应方程式: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为:钠块浮于液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放出气体并逐渐消失(以上现象与钠跟水
的反应现象相同);溶液中则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4)Na还原其它金属4Na+4TiCl4Ti+4NaCl(工业制钛)
、保存、制备
在自然界中,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形式有NaCl、Na2SO4、Na2CO3、NaNO3。
金属钠是人工制取的。制取原理:2NaCl(熔融)2Na+Cl2↑
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与空气隔绝。这是利用钠比煤油密度小,且不溶于煤油,也不与煤油反应的性质。
二、Na2CO3的性质及应用D
:把CO2通入饱和了氨和食盐的溶液中
NaCl+NH3+CO2+H2O==NaHCO3(结晶)+NH4Cl
然后加热过滤出的NaHCO3晶体2NaHCO3Na2CO3+CO2↑+H2O
“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是中国化学家侯德榜。产品为纯碱和NH4Cl。

(1)正盐>酸式盐>H2CO3(盐含同种金属阳离子),如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2)IA族碳酸盐>IIA族碳酸盐,如Na2CO3>CaCO3。

IA族碳酸盐的溶解性:正盐>酸式盐,如Na2CO3>NaHCO3。
IIA族碳酸盐的溶解性:酸式盐>正盐,如Ca(HCO3)2>CaCO3。
三、离子反应B
A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B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
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H3PO4等),气体(CO2、SO2、NH3、H2S、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D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OO-)
3、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Fe3+和I-)
HCl、HBr、HI、HNO3H2SO4、HClO4
E电解质
强酸
强电解质
NaOH、KOH、Ca(OH)2、Ba(OH)2
强碱
AlCl3、BeCl2除外




H2CO3、H2SO3、H3PO4、H2S、HClO、CH3COOH、苯酚
弱酸
NH3·H2O、不可溶的碱如Cu(OH)2、Fe(OH)3
弱电解质
弱碱

化1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化1-3-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金属的通性
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
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1)热分解法
适用与不活泼金属,如Au、Ag、Cu的冶炼
(2)热还原法
适用与活动性一般的金属,如Fe、Pb的冶炼
(3)电解法
适用与活泼金属的冶炼,如Na、K、Al的冶炼
3、铝及其化合物B
(1)铝
a、物理性质
银白色、较软的固体。
b、化学性质
Al–3e-Al3+
点燃
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2Al2O3
点燃
2Al+3S===Al2S3
2Al+3Cl2===2AlCl3
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
c、与强碱溶液发反应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偏铝酸钠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d、铝热反应
高温
铝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如:2Al+Fe2O3===2Fe+Al2O3
4、铝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