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3).doc

格式:doc   大小:73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3).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7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3)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3)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题25:光合作用的过程
【课标要求】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上。2、条件:光照、色素、酶等。3、物质变化:叶绿体利用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O2,同时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二)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内的基质中。2、条件:多种酶参加催化。3、物质变化:(1)CO2的固定:CO2与植物体内的C5结合,形成C3。(2)C3的还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葡萄糖和C5。4、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三)反应方程式及元素去向
方程式:CO2+H218O(CH2O)+18O2。
1、O元素:H218O→18O2。 2、C元素:14CO2→14C3→(14CH2O)。
C6H12O6合
成量减少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3还原减弱
光反应减弱
CO2供应不变
光照强→弱
1、
O2产生减少
ATP减少
[H]减少
CO2固定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上升
C5含量下降
C6H12O6合
成量增加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3还原增强
光反应增强
CO2供应不变
光照弱→强
2、
O2产生增多
ATP增多
[H]增多
CO2固定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下降
C5含量上升
C6H12O6合
成量减少
仍正常进行
[H]相对增加
ATP相对增加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慢,
O2产生减少
暗反应
减少CO2供应
光照不变
3、
CO2固定减弱
C3还原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下降
C5含量上升
C6H12O6合
成量增加
仍正常进行
[H]相对减少
ATP相对减少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快,
O2产生增加
暗反应
增加CO2供应
光照不变
4、
CO2固定增强
C3还原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上升
C5含量下降
(四)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和O2用(CH2O)合成量的影响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控制光照的强弱和温度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等。
三、化能合成作用
(一)概念:某些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二)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成HNO2和HNO3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三)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将无机物转化为自身组成物质,因此属于自养生物。
2、异养生物: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异养生物。
【思考感悟】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在代谢方面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即都是自养生物。不同点:在合成有机物时利用的能量不同,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
【基础训练】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叶绿体的基质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C)
A、C3增多,C5减少 B、C3增多,C5增多 C、C3减少,C5增多 D、C3减少,C5减少
3、给含氨(NH3)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C)
A、改善土壤通气,根细胞呼吸加强
B、可增加土壤中N2的含量
C、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盐增加
D、可促进氨的扩散
【高考模拟】
4、(2006广东高考)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光合作用全过程需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B、细胞呼吸必须有氧气参与
C、生物新陈代谢是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组成的
D、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有机物氧化分解
5、(2007临沂模拟)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水在光下的分解速率和CO2的固定速率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课题26: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应用
【课标要求】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考向瞭望】以曲线、图表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知识梳理】一、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应用
(一)实验流程
1、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用打孔器在生长旺盛的绿叶上打出(直径=1cm)。
2、抽出叶片内气体:用注射器(内有清水、小圆形叶片)抽出叶片内气体(O2等)。
小圆形叶片
加富含CO2的清水
光照强度
叶片浮起数量

10片
20mL



10片
20mL



10片
20mL


3、小圆形叶片沉水底: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清水的烧杯中,小圆形叶片全部沉到水底。
4、对照实验及结果:
(二)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小圆形叶片中产生的O2多,浮起的多)。
(三)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曲线分析应用
1、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应用:阴生植物的B点前移,C点降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一)曲线分析
图1和图2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二)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一)曲线分析: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二)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也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四、必需元素供应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一)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渗透失水而萎蔫。
(二)应用: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五、水分的供应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一)影响: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又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限制CO2进入叶片,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二)应用: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
【基础训练】1、用一水生植物作如图所示的处理,不影响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数的是(A)
A、玻璃容器的容积
B、台灯与玻璃容器的距离
C、溶于水中的CO2的量
D、水生植物的叶片数
2、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装满含有植物必需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甲、乙两支试管中,都用较强的光照射,只是把甲试管置于15℃,乙试管置于20℃的条件下,培养若干天,结果乙试管中小麦幼苗重量比甲试管的增加较多,原因是(C)
A、甲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少,限制了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少
B、乙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多,有利于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多
C、乙的温度较高,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促进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多
D、甲的温度较低,限制了光反应,合成有机物多
3、如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最准确的叙述是(B)
A、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B、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大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高考模拟】4、(2007北京高考)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2008黄冈模拟)小麦叶肉细胞不能使ADP转化成ATP的场所是(C)
A、叶绿体类囊体 B、线粒体内膜 C、叶绿体基质 D、线粒体基质
课题27: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课标要求】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
【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知识梳理】一、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代谢类型
合成作用(或同化作用)
分解作用(或异化作用)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能)
化学能→ATP、热能(放能)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联系
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计算:(一)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二)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如图所示:(三)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CO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即表示呼吸速率。(四)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用CO2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2量。
【基础训练】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D)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2、下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在黑暗中A将停止生理作用
B、A结构能产生ATP,B结构不能产生ATP
C、植物正常生长时,B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A结构利用
D、夜间适当降温,能降低A结构的生理功能,白天适当升温,B结构的生理功能提高比A结构更明显,故白天适当升温,夜晚适当降温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如图所示的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条件下,改变灯源与烧杯距离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如下表所示,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或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2)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cm处,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溶液中CO2减少,导致[H]和ATP消耗减少,从而抑制了光反应。
(3)从表中数据估计,呈现如右图量变关系时的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45cm。
(4)金鱼藻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产生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高考模拟】4、(2007山东高考)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5、(2006全国卷Ⅰ)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榴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容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课题28: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
【课标要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考向瞭望】细胞周期的界定及各时期特点的分析。
【知识梳理】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一)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
(三)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1)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2)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3)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实验过程:制备琼脂块: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浸泡:%的NaOH溶液,10min→切割:捞取、干燥,平分两半→测量→记录→计算。
3、结果讨论:(1)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可知NaOH扩散到多远。(2)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4、实验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二、细胞增殖
(一)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二)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三)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三、细胞周期
(一)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二)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的特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不正常分裂)。
(三)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已分化的成熟的细胞一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
(四)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如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它们就没有细胞周期。
(五)细胞周期表示法
1、圆周法 2、线段法
图示包含三个细胞周期(A~C、C~E、E~G),每个细胞周期分两个时间段,分别是较长的分裂间期(A~B、C~D、E~F)和较短的分裂期(B~C、D~E、F~G)。
【基础训练】
1、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C)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度 D、NaOH的扩散体积比表示细胞物质运输效率
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D)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有关 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 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限制
3、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肿瘤细胞



成纤维细胞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高考模拟】
4、(2008广东生物30)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B)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麦芽糖(或纤维二糖)。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5、(2008江苏生物33)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课题29:有丝分裂过程与无丝分裂
【课标要求】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
【考向瞭望】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与细胞两极距离的变化及分析;无丝分裂的特点及细胞举例。
【知识梳理】
一、有丝分裂
(一)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二)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4、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1、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而动物细胞靠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2、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四)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功能
1、线粒体——供能(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分开)、复制。
2、中心体——形成纺缍体(动物、低等植物细胞)。
3、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植物细胞)。
4、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五)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二、无丝分裂
(一)特点: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二)实例: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思考感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也能均等分配?
不是均能分配,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基础训练】
1、下列哪一种叙述可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C)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的数目显著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缍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3、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高考模拟】
4、(2004全国卷Ⅲ)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老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DNA,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高,原因是乙组中有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促进了细胞的分裂,摄取的3H—TdR比甲组多。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细胞增殖有DNA的合成,而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其放射性强度可被测定。
5、(2008山东理综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C)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