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议城乡结合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城乡结合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7/8/23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城乡结合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城乡结合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完中,初高中的老师经常一起集备、互相听课,因此,经常听到高中老师抱怨高一的学生运算能力差、基础知识不牢固、思维能力弱。高中需要运用的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韦达定理等重要基础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要求不高或不做要求,初中老师由于教学内容的现实要求,有时候也是中考明确要求不能用被删掉的方法来解题,去补充这样的一些内容反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加上生源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所以教初中的老师几乎不会去补充这些被删掉的内容。这些学生升高中后,高中的数学课程内容增多,教学时间紧,则需要挤时间补这些内容,而挤时间补上这些内容,现学现用,缺少知识的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初中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衔接内容的学习,让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和发展。
一、造成高生学习数学课程障碍的原因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较少,一节课要学的知识点也比较少,教师可以通过较多的、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些教师不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演算、推理等过程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高中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多、课时紧,由于所学基础知识比较多,对知识的遗忘也比较快,如果不提前预习,不去主动了解知识的有关背景、过程,对遗忘的基础知识点补缺补漏,上课时就会出现听不懂等脱节现象,课后若没有及时进行归纳、理解,久而久之,
“消化不良”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大,信心也就越来越受打击。
二、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策略
,找到初高中教材中脱节的内容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学习的抽象化。初中的数学教材体系一般是渐进式的上升,以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来定义相关的概念为主[1];高中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变化很大,很多学生对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空泛,似乎很“玄”。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二是初高中课程内容设置有很大不同。如初中课改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教材的内容通俗、具体、简单,在难度、广度和深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2]。三是初高中的学习对学生个人品质要求的不同。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心理、良好的学习个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学生更需要具有自觉性,勇于质疑探索,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3]。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的部分:①立方和与立方差的公式,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②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在初中仅仅安排在阅读材料中,有的地方中考甚至要求不能使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有的教师就不教这部分内容,或者仅仅简单提及。但是到了高中,部分教材内容不仅要求熟练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还要能够分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甚至是三次或高次多项式。
③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在初中学习时要求不高,学生经常不理解、掌握不好,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母有理化。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