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7/8/23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引子
夜阑小语
(常玉国)
半城灯火半烟沙,
半是痴情半是傻;
半百人生半是客,
半夜梦醒半为她。
从1980年踏上讲台,到了今天,倏忽间已经由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懵懂少年,成了自治区示范高中的名师:特级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常玉国高中英语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入选新疆人社厅“天山英才”工程,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奖章。
抚今追昔,在为自己近40年教育生涯感慨时,更是会溯本追源,回忆、怀念引导自己走上这条道、陪伴自己走过这条道的三段师范生活:初中毕业后的中师阶段,回炉进修的大专阶段,继续深造的本科阶段。
师范生活,正如有首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懵懂少年初入世,“舞夕之年”定终身
1978年,在完成了初中两年半的学业后,我们参加了当年的中专(中师)入学考试。九月底,我接到了中师录取通知书,人生的轨迹就此改变。那年十月初,在一辆敞篷卡车车厢里经过大半天颠簸后,我终于来到了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我的第一个师范母校
――甘肃省酒泉师范就位于这座陇上小城的东南角。
14岁,舞夕之年的我,也就确定了终身职业:当教师!在这里,我遇到了他们:在我眼中心中,真正是可以称之为“人物”的我的中师启蒙老师。
人物1:我们的英语专业老师,苏木兰老师。在14岁的少年眼中,她就是“女神”。她肌肤白净,戴一副黑边眼镜,一口清晰、流畅、地道的英语让我们如痴如醉。我们每天跟着她学****英语,从字母开始,认真背诵课文,努力练好每个发音……从那时起,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酒泉地区两市五县的英语老师绝大多数出自这位女先生门下。这么多年了,每每看到“木兰”二字,我心中就不由一动。2010年暑期,班级同学30年聚会在金城兰州,特意邀请了她。满头银丝,依然精神矍铄的苏先生叫着我们的名字,和我们谈说往事今情。在座的当年她的学生已经有了退休的,可是她还在一家大学做着兼职教师。
人物2:我们的老书记,陈世勇,一位从牛棚里被“解放”出来不久的老干部、老军人。每天清晨,他或拿一把健身的剑,或用网兜踢着一个足球,挨着门来叫我们起床,我们便在他“砰砰”的砸门声和催促中起床去跑早操读英语。
人物3:我们的语文老师尚延龄。这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印象中的尚老师四十岁左右,高瘦,戴一副无框眼镜,典型的知识分子风范,讲课时声音高亮,富有***。他教我们《荷塘夜色》,《背影》,《琵琶行》
……许多许多的诗句就是那时记下来的;他也教我们写作,自此我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虽然学得浅薄,但是文字写作却成就了我的教学生涯,让我有了有别于众多教师的些许“资本”。
当时就听同学私下说,尚老师是个真正的“才子”,还在读大学时就有诸多文论发表,有著作出版,怎不令年少的我们仰慕羡煞!直到很多年后,我才在网上读到《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尚延龄》一文,文章详尽地叙述了尚老师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我喜不自禁,毕恭毕敬将该文收藏起来,以追念恩师昔日的教诲之恩。
讲台初尝教书味,弱冠书生“二进宫”
16岁,我踏上了讲台,在我曾经读小学的母校教英语。四年之后,我又考入甘肃省酒泉教育学院,回炉进修,读专科,开始了我的第二段师范生活。
(一)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这是刚刚建起的一座新学校,班级同学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