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商业步行街的战略思考
——《》作业
班级:城规升本09
学号: 024
姓名:刘炜
目的:探讨商业步行街的发展
调研地区:商业步行街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1、步行街的形成 4
2、步行街的发展 4
3、我国步行街的现状 5
1、模式单一,模仿过多 6
2、商业氛围与文化环境脱节 6
3、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协调 7
三、对我国商业步行街规划的几点建议 8
1、合理选址,准确定位 8
2、规模适度原则 8
3、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 9
4、道、场空间的合理安排 9
5、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 9
6、结合本地文化,突出特色 10
7、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多方投资 10
结语 11
摘要
本文旨在剖析“人性化的商业步行街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步行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步行街设计的目的应当是通过人与空间、环境的融合,进而表达出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精神面貌,从而提升人的素质、品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关键词]商业街区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空间和谐
引言
人性化的设计,就是根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尺度、人的活动需求以及人对城市环境的反应形成一定区域,这些区域首先要满足区域功能的需求,其次还应满足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落实到城市商业步行街区的设计中,应表现在:从环境行为心理角度来分析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心理感受,从而考虑如何对城市商业街区进行尺度上的把握,以及如何做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此外,我们也期望通过对步行商业街区的消费活动与消费空间互动关系的进一步揭示,更好实现其作为重要商业空间的城市职能。
一、绪论
1、步行街的形成
步行是人本身固有的最基本活动方式,步行街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承载体,也是一座城市或街区历史进程的产物、更新演变的积淀。其主要由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广场、小品等组合而成。古代许多城市步行街的形成,并没有经过真正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它们是在最有利的地方,由市民自己直接参与建设而形成的。所以这时期应当说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步行街。中世纪因城市被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由艺术家来决定其形式,因此这时期步行街在空间效果和建筑形态上受到很大关注,但同时也带有一些形式主义和理想主义,如强调对称的几何形态等。工业革命后,特别是在《雅典宪章》以后,以柯布西耶为首的CIAM重视功能的“现代城市”理论相当长时间里影响了城市空间和步行街设计。这时期因城市街道难以满足大量交通车流,为了对城市中心交通加强管理,保护和促进中心区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采用封闭某些街道、不准机动车驶入或在步行街外两侧另辟平行的货运道路的方式来建设步行街,在居住区则推行佩里的“邻里单位”理念,重视步行空间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手段确保步行空间系统的完整性。
2、步行街的发展
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如英国的戈登·卡伦1961年所著《城市景观》分析了欧洲历史上形成的好的城市空间案例及设计方法;美国凯文·林奇1961年出版的《城市形象》提出了
“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与把握;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归纳了城市与中心800个左右。
受西欧的影响,北美自50年代也开始在市中心建设步行街,且各有特点,如美国1959年密执安州的凯拉孟佐城步行街,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商业中心区,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空桥步行系统是最佳范例,仅美国60~70年代,就有200多个城市建成了步行购物中心
3、我国步行街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步行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滞后了,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借鉴了欧美国家的这些经验,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兴建了外滩滨江步行街、浦东新世纪商城步行街、豫园商城步行街,以及新近使用的全国最大、最长的南京东路步行街。
二、我国商业步行街存在问题
1、模式单一,模仿过多
我的模仿与复制,或者盲目建设的层次上,不是照搬西方的模式,就是简单的复古。而在规划之中,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重视“以人为本”。商业步行街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目标客户群,如果没有考虑人的因素,没有根据消费者行为来进行商业街规划设计,那项目成功的概率就要大打折扣。
2、商业氛围与文化环境脱节
这里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牺牲传统文化和环境。目前,许多城市都在改建老商业步行街,但“变脸”后的步行街传统中夹杂现代,现代中塞进传统,不伦不类。对于经营商家而言,老商业街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其商业价值具有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