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doc

上传人:windurst 2022/11/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 】是由【windurst】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
[摘要]:《离骚》是占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
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
王昏庸、群小猖獗与韩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
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屈原离骚爱国思想
[abstract]:"liSAO"ofcountriesperiodistherepresentativeworkoffamouspoetquyuan,),moralcharacter,writeanideal,toexpresshisgoingbythevictimsofanguishandcontradictions,rebukedtheking
chufatuous,groupoframpantandHanZhengththe,expressthepoetadheretothe"beautyadministration"ideal,attackedthedarkreality,notwiththeforcesofevilspiritandtheirfighttothedeathofpatriotic
enthusiasm.
[keywords]:quyuanliSAOpatrioticideas
屈原,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名字。还有《离骚》,一部出自屈原之手的不朽的著作。
汨罗吞噬了屈原,埋葬了屈原,那里成了屈原最后的归宿,但汨罗没有吞噬屈原的《离
骚》,以及通过《离骚》所传达出来的屈原人格和艺术精神等等许多东西,这也就是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同价值之所在。
《离骚》是屈原所有著作中最突出的一本,一直是作为屈原的代表作而存在着、被
传送着,但细细思考一下,为什么偏偏是《离骚》享此地位,而不是《天问》或者《九
章》,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离骚》的内容,其关于屈原一切人格、精神等的更丰富、
更全面的阐释,这丰富与全面的特征是其他几部著作所不可及的。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
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
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它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
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离骚》是一首充满***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王亦是本家,后被秦国俘虏,贵族家庭也因此走向衰落。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人生失意,遂将一腔热血倾诉于诗歌创作之中,借“美人”、“香草”以抒不平之气。两次流放,屈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那么,我们对屈原的爱国思想究竟应该作何认识与理解呢,为此,对屈原的爱国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内涵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2-
一、屈原的爱国思想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须之婵缓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
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文中写蒙谷保存国家政典,其功甚大,“存国相若”,然复国之后被封为执主,赐田六百畛,他发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他不要任何赏官赐爵,而居于磨山。他的行为即别于效忠一人没有得到相应报酬便心怀怨愤,赌气而行的介子推。他的思想,也远远高于愚忠的岳飞。这一切都使这往篇文章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最为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他生动的笔触,热情的讴歌,对几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表现了他对爱国忧社稷各种问题的思考。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以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跋扈。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它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离骚》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二、从《离骚》来分析屈原的美政思想
-3-
从《离骚》来分析屈原的美政思想。屈原的“美政”思想集中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始终不忘作为“苗裔”所肩负的责任,他多次规劝怀王“抚壮弃秽”,修德任贤,治理美政。诗人通过对夏禹、商汤王、周文王这三位明君“杂申椒与菌挂兮,岂维纫夫蕙茝”做法的描述和对尧舜光明正大,在遵循古代治国的正确轨道基础上,开辟一条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的颂扬。又通过对桀纣放纵不检,走上邪路,以致弄得寸步难行的史实的重述,然后怀王能够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以政为德,并表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是人的感情是真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就在被放逐之际,依然苦心规劝怀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的用心良苦。时光易逝,草木零落,迟暮将至。屈原担心君王如不及时修德任贤,治理美政,则年华老大,无所成就。但是,由于楚王昏庸无能,不能体察他的忠诚,反而听信谗言,任用侫臣,而将屈原放逐。屈原在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纳,而自己处境又极为险恶的情况下,也不肯放弃对“美政”的追求。那么,屈原的“美政”到底有哪几点呢,
首先是:以人为本,情系人民。诗人被逐朝外,但他始终如一的惦念着祖国的人民,他“怨灵休之好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想到“民生之多艰”,他就“长太息以掩涕”。我们取郭沫若将“民生”译为“人民的生涯”的解释。再联系下句:“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先爱民生之多艰,再叹自身之不幸,将自己的痛苦与人民的痛苦结合起来,才是他的诗篇具有强烈的悲震撼力,从中可以看出屈原对人民的感情之深厚,真挚。诗人把对自己的爱国之情有关心国君转移到同怀民生疾苦上来,这是诗人爱国思想的升华。如果说屈原原先的爱国之情是朴素的、自发的。那么这里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思想则具有一定尝试,是自觉的。《离骚》中涉及到“民”的句子,如“终不察夫民心”、“览民德焉错辅”、“相关民之计极”、“民生各有所乐兮”、“民好恶其不同兮”等。可以这样说,正是淳朴而又多灾多难的劳动者给了诗人莫大的动力,使他坚定不移的恪守内心所好,“虽九死犹末悔”。
再次是是呕心沥血,举贤受能。《离骚》中的一段话写屈原任三闾大夫时的自我写照:“余既滋兰之群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之俊茂兮,愿竢时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苦之芜秽。”这一段话以香草喻贤才,说自己曾辛辛苦苦地对弟子进行教育,精心培养各种贤能的人才。本来希望他们能够长大成材,等到他们枝繁叶茂的时候就去收获。然而他们却变质腐化,诗人十分悲伤。屈原说“举贤而授能兮,偱绳墨而不颇”屈原将举贤授能与修明法度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战国末年政治改革的两大主要精神。诗人坚信,明君贤臣是治平的先决条件。他说“惜三后之纯粹兮,故从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挂兮,岂维韧夫蕙芷,”这实际上是借着三王为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君之德行“纯粹”,而臣亦各为“众芳”,没有蒿艾草茅。《离骚》中又列举古代贤王求才的事说:“汤禹灭而求合兮,挚咎鮌而能调。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莫敖子华《对楚威王》中说:“君王直不号,若群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
-4-
可得而致之。”屈原上面这几句诗所表现的不是同莫一敖子华一样的意思吗,《离骚》中又说:“说操筑于傅岩兮,五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皆是君王主动求贤;或多方寻找;或偶然相遇,知是贤才,便几次延请;或一听其胸怀大志,便立即重用。而且,屈原所列举的这些人,都地位卑贱。这实际上表现了一个用人不以族姓贵贱而以才德为依据的思想。屈原平生憎恶“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之徒,他渴望楚国出现圣贤的臣子,能像他那样“余身之惮殃”于不顾,勤勉的奔赴于国君前后,帮助国君赶上前代明君先王的脚步,使楚国免于败亡的厄运就是在怀王屡次翻悔、推托、变卦、不信任诗人,疏远诗人的情况下,他还依然辛劳的为国家培养人才,并不失时机地劝谏国君举贤受能,可见举贤授能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禁党朋。《离骚》中通过女媭之口发出了深深的感叹:“世并举而好朋兮~”双说:“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味以险隘。”“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楚国朝廷之中朋党之风炽盛,这些人违背法度,欺上瞒下,颠倒是非,为所欲为,互相包庇****以为党。即诗中的“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党人打击正直,陷害忠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如“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这些党人即相互勾结,又相互嫉妒,争夺权力,而不以国家为事,这就是诗中的“羗内怒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椒专侫以慢慆兮,榝又欲夫佩帏”。由于党人的聚敛逐利(众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弄得国困民困,使国家至于败亡的境地,即“路幽昩以险隘”。楚国在怀王朝结朋党成风,正直忠诚之士反而受到孤立。“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面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诗人所表现的,是作为一个正直朝臣同比周朋党之徒彻底划清界限的决心。
第四,明法治,《离骚》中说:“循绳墨而不颇”,又说:“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中多次提到“规矩”,皆用以喻法度。表现了一切要遵循法,按法来评判的思想。可以说,屈原作品中一切对结党营私者的揭露、申斥、批判,对自己的辩白,都是从维护国法,维护法制这一角度提出的。
综上所述,屈原对楚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对楚怀王的耿耿至诚之情,都付诸于“虽九死犹未回”的上下求索和怀石投江的壮烈行动中。据此,谁还忍心去苛责屈原的所谓的“狭隘的宗族感情”呢,《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赵逵夫)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树立的一座璀璨无比的丰碑。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理会和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隆重纪念。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伟大高洁的人格,千百年来哺育和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5-
参考文献:
[1]董运庭:楚辞与屈原再考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汤炳正:渊研楼屈学存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聂石樵: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汤炳正:楚辞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山:楚辞选译中华书局,2005
[6]周建忠: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赵逵夫:屈原和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9]黄崇浩:屈原父名屈章说——兼考战国时期屈氏与莫敖之关系湖北大学学报,2006
[10]王增斌:屈原的为政思想在《离骚》中的体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翟云英:析屈原之寻根认祖淄博师专学报,2008[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