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国以来中非音乐文化交流的反思
摘要: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非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音乐文化领域的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将总结建国以来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同时期的演出学术交流所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最后指出在文献研究及实践交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客观评述及反思,旨在促进当代中非音乐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非音乐;交流;反思
1 研究成果所呈现的特点
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尤其21世纪以来15年里研究成果激增
据统计,自建国以来近10年来,国内对非洲音乐的文献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期,并无相关理论研究论文的发表,而自1963年
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以来,近50年间共有论文181篇,而2000年至今产出论文146篇,,研究成果占总量的81%。而本文所统计数据截至至知网上2015年9月之前发表的成果,加之有尚未统计到的,故而文献的数量发展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发展,侧重不同
建国初期的学者只是聚焦于革命歌曲、非洲传统乐器的简单普及介绍以及翻译国外学者对非洲音乐的研究著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研究非洲音乐的视角更加开阔,在非洲音乐不同方面的研究中都颇有成果,其中乐器与器乐的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在音乐概览、乐器与器乐以及歌舞音乐方面文献数量有大幅增长外,还在音乐作品分析以及音乐与其他领域的联系研究上有零的突破,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下探讨非洲音乐。
在研究范围方面,对非洲音乐的研究从起初仅关注个别非洲国家的音乐文化到之后逐渐研究更大的非洲领域上的音乐文化,将北非、南非、东非、西非等囊括其中。在充分研究非洲本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将非洲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进行对比研究。
2 演出学术交流所呈现的特点
中非演出交流日益频繁,完成从单纯政治演出到官方演出和民间交流相结合的转变
建国初以官方交流演出为主,其中东方歌舞团的交流演出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外交政策下的文化交流产物,有着较强的政治目的。自2000年以来,官方交流日益紧密。从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成功举办以来,中国已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中国同非洲国家的表演艺术团互访达数百起,上万人次。由此可见官方演出交流十分频繁。
此外,中非民间音乐文化交流的开端也从2000年开始,除民间中非文化交流组织开展了大大小小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论坛之外,还有中非人民自发的音乐交流,不胜枚举。如非洲歌手玛丽亚在背景举行个人演唱会,聚集在广州的非洲音乐家团体,他们往往自发来到中国,从事其他工作同时又是音乐家,是中非民间音乐文化交流最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演出交流内容逐渐融合中国地方民族特色
中国赴非洲的文艺演出团参与省市之多、出访艺术团演出水准之高、表演形式之丰富,与以前相比都有较大提升。并且由早期的国家歌舞团出访为主转变为加入了地方艺术团的出访交流,为非洲带去了更具民族特色,种类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如2008年云南艺术团、北京华夏民族乐团、福建艺术团携“闽江韵”赴非访演、2014年西藏艺术团赴非访演。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交流演出将更具本土化的中国音乐艺术带去了非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