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夜雨寄北李商隐古诗赏析 】是由【知识海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古诗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相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夜雨寄北李商隐古诗赏析
本文是对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回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说明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此刻四川省),他的亲朋在长安,因此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朋的深刻。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季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同”。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光亮。这里形容深夜
文学分享
相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妻,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立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季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谈谈,今夜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孤独,多么思念你!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老婆两说。前者以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时期,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以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以为在此以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以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情的思念和缠绵的感情来看,仿佛寄给老婆更加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觉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
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能够猜想,此前诗人已收到老婆的来信,
信中期望丈夫早日回归故乡。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聚会。但因
各样原由,梦想一时还不可以实现。首句表露出分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老婆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老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光景来表了他对老婆的无穷思念。忧如令人想象在一个秋季的某个秋雨缠绵
文学分享
相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单独在屋内倚床凝神。想着此时此刻老婆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想他们以前在一同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单。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
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孤独思念,只有寄望在未来。那时诗人
返回故土,同老婆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议,情深意长,通宵不眠,以
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
后的愉悦。这首诗既描绘了今天身处巴山聆听秋雨时的寥寂之苦,又
想象了改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喜。此时的难过,与未来的愉悦交叉一
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实流利,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迫心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