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1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叶圣陶《客语》原文欣赏-作品人物网
公布时间:2023-06-0511:30责编:岁好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现在有偿征稿
【导语】:《客语》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客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始终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客语》原文及赏析
客语
侥悻万分的竟然是晴朗的正午的离别。
“一切都安闲了,上岸回去吧,快要到开行的时刻了。”好像很英勇地说了出来,其实呢,处此境地,就不得不说这样的话。但也是全不出于本心。梨与香蕉已经买来给我了,话是没有什么可说了,夫役的扰攘,小舱的郁蒸,又不是什么足以赏心的,悄悄地挤在一起,徒然把无形的凄心的网织得更密罢了,何如早点儿就别了呢?
不行自解的是却要送到船栏边,而且不止于此,还要走下扶梯送到岸上。自己不是快要起程的旅客么?竟然充起仆人来。仆人送了客,回头踱进自己的屋子,观察自己的人。可是现在──现在的回头呢?
并不是懦怯,自然而然看着别的地方,同意“快写信来”那些叮嘱。于是被送的转身举步了,也不觉得什么,只仿佛,心里突然一空似的(狡猾说,摹写不出了)。随后想起应当上船,便跨上扶梯;同时用十个指头梳满头散乱的头发。
倚着船栏,看岸上的人去得不远,而且正回身向这里招手。自己的右手不待命令,也就飞扬跋扈地舞动于头顶之上。忽地觉得这刹那间这个境地很美,颇堪体会。待再望岸上人,却已没有踪迹,也许拐了弯赶电车去了。
没有阅历的想象往往是外行的,待到证明,不免自己好笑。起初以为一出吴淞口便是苍茫无际的海天,山头似的波浪打到船上来,散为裂帛与抛珠,所以只是靠着船栏等着。谁知出了口还是似尽又来的沙滩,还是一抹连绵的青山,水依旧这么平,船依旧这么稳。若说眼界,未必开阔了多少,却觉空虚了好些;若说趣味,也不过与乘内河小汽轮一样。于是绝望地回到舱里,爬上上层自己的铺位,只好看书消遣。下层那位先生早已有时而猝发的的鼾声了。
实在没有看多少页书,不知怎么也模糊起来了。只有用这模糊二字最准确,由于并不是睡着,汽机的声音和船身的微荡,我都能够觉知,但仅仅是觉知,再没有一点思想一毫心情。这模糊仿佛猛烈的醉,过了今夜,又是明朝,只是不醒,除了必要坐起来几回,如吃些饼干牛肉香蕉之类,也就任其自然──连续地模糊着。
这不是摇篮里的生活么?婴儿时的阅历当然无从回忆,但是这样只有觉知而没有思想没有心情,该有点儿相像吧。自然,所谓离思也临时给假了。
一直不曾亲近江山的,到此却觉得趣味丰富极了。书室的窗外,只隔一片草场,闲闲地流着闽江。此岸的山绵延重叠,有时露出青翠的新妆,有时披上轻薄的雾帔,有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好些云,却与山通起家来,于是更见得那些山郁郁然有奇观了。窗外这草场差不多是几十头羊与十条牛的领土,看管羊群的人好像不主见放任主义的,他的部民才吃了一顿,马上用竹竿驱策着,叫它们回去。时时听得仿佛有几个人在那里割草的声音,便想到这十头牛特殊自由,还是在场中游散。每天喝的就是它们的奶,又白又浓又香,真是无上的恩惠。
卧房的窗对着山麓,望去有暴露的黑石,有矮矮的松林,有泉水冲过的涧道。间或有一两个人在山顶上樵采,形体藐小极了,看他们在那里运动着,便约略听得微茫的干草瑟瑟的声响。这仿佛是古代的幽人的境地,在什么诗篇什么画幅里边遇见过的。临时充当古代的幽人,固然有些新奇的味道。
月亮还在山的那边,仰视山谷,苍苍的,暗暗的,更见得深郁。一阵风起,总是锋利的一声咆哮一般,接着便是一派松涛。突然忆起童年的情景来:那一回与同学们远足天平山,就在高义园借宿,稻草衬着褥子,横横竖竖地躺在地上。半夜里醒来了,一点儿光都没有,只听得洪流奔放似的声音,这声音差不多把一切包裹起来了;身体颇觉严寒,因而把被头裹得更紧些。从今再也不想睡,直到天明,只是细辨那喧而弥悄悄而弥旨的味道。三十年来,所谓山居就只有这么一回。而现在又听到这声音了,虽然没有那夜那么宏大,但是往后的风信正多,且将经常更甚地听到呢。只不知童年的那种观赏的心情能够永永持续否
这里有秋虫,有许多的秋虫,没有秋虫的地方毕竟是该诅咒的例外。躺在床上听听,真是奇异的合奏,有时很繁碎,有时很凝集,而总觉得恰合刚好,足以娱耳。中间有一种不知名的虫,它们的声音洪亮而曼长,像是弦乐,而且引起人家一种想象,仿佛见到一位乐人在那里徐按慢抽地演奏。
松声与虫声慢慢地稍微又稍微,最终消逝了
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得意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跟着绍虞夫妇前山后山地走,熟悉了两相仿佛的荔枝树与龙眼树,也熟悉了长髯飘飘的生着气根的榕树,远眺了我们所住的那座山,又看了胭脂似的西边的暮云,于是坐在路旁的砖砌的矮栏上休息。慢慢地四围昏暗了,远处的山只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乡间的女人匆忙地归去,走过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向我们看一看。那种浑朴的意态,那种奇异的装束(最足注目的是三支很长的银发钗,像三把小剑,两横一竖地把发髻拢住,我想,两个人并肩走时,横插的剑锋会划着旁人的头皮),都使我想到古代的人。同时又想,什么现代精神,什么种种的纠纷,都渺茫得像此刻的远山一样,仿佛沉在梦幻里了。
中秋夜没有月,这倒很好,我原来不盼望看什么中秋月。与寻常没有月亮的晚上一样,关在书室里,就美孚灯光下做了一点功课,就去睡了。
其次天的黄昏,满天是云,江面黯然。西风震惊窗棂,“吉格”作响。突然觉得寂寥起来,好像无论怎样都不好。但是又不能什么都不,总要在这样那样里占其一,这时候我占的是倚窗怅望。然而怅望又有什么意思呢?
绍虞好像有点儿揣度得出,他走来邀我到江边去漫步。水波被滩石所挡,激触有声。还有广遍而轻轻的风一般的音响平铺在江面上,潮水又退出去了。便随口念旧时的诗句:
潮声应未改,客绪已频更。七年以前,我送墨林去南通。出得城来,在江滨的客店里歇宿候船,却成了独客,荒芜的江滨晚景已够叫人怅怅,又况是离别开头的一晚,真觉得百无一可了。聊学雅人口占一诗,藉以排遣。现在这两句就是这一首诗里的。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
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闻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头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与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讨论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很多反映人民苦痛生活和凄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连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月最受青年学生欢送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连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凄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顽强不屈的一般群众。在四川他还参与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成功后,他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当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当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讨论会的参谋。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专制、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阔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手机访问作品人物网
客语,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