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0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x

上传人:青青松松 2022/12/5 文件大小:2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是由【青青松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5·江苏高考·T4)以下关于研究资料、方法及结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别与自由组合定律
,经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状分别比,认同了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理论
,经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
了DNA是遗传物质
,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解析】选D。本题主要观察孟德尔与摩尔根的遗传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模型成立
方法。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资料,采用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别与自由组合定律,故A项
正确。摩尔根等用果蝇进行杂交实考据了然基因在染色体上,故B项正确。赫尔希与蔡斯利
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考据了然DNA是遗传物质,故C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成立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却没有破译全部密码子,故D项错误。
2.(2015·海南高考·T1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孟德尔定律支持交融遗传的见解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题指南】(1)题干要点词:“孟德尔定律”。
(2)要点知识: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实质及应用。
【解析】选D。本题观察孟德尔定律的相关知识。孟德尔定律的假设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
互不交融,A项错误;孟德尔定律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项错误;基因
型为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对基因型为AaBbCc的
个体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
3.(2015·北京高考·T30)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
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
图。
1
(1)依照实验结果解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相同的表现型有种。③基因型为,在实
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率是。
依照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讲解以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
因:。
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断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
为。
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
原因是:诚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解题指南】隐含信息:显性基因突变或隐性基因突变,两个显性基因的共同作用。【解析】本题观察基因的分别定律和基因突变。
(1)同一种性状的不相同表现种类叫做相对性状,果蝇短刚毛与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
2获得的后代性状分别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由于显性基
因,图中①、②基因型依次为Aa、aa。
(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出现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
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相同的表现型。③基因型为AA,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
2
例是1/4。
(3)由上述解析知,③基因型为AA,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果蝇S基因型为Aa,
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则腹部有长刚毛与基因A相关,但当两个A基因同时存在时,又会以致
胸部无刚毛。
由于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断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是DN***段碱基对缺失,也就是核苷酸数量减少。
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生殖后传达到下一代中不能能出现比
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实验2子代中胸部无刚毛的果蝇占1/4,明显吻合基因分别定律
的比率,因此这应该是一个显性纯合子。
答案:(1)相对显Aa、aa(2)2AA1/4
(3)两个A基因控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生殖后传达到下一代中,不能能出现比率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

4.(2015·山东高考·T28)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
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实验。
(1)
若只依照实验一,能够推断出等位基因
A、a位于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
位于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
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
合体(子)所占比率为。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
3
验二的F2中,吻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率分别为
和。
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
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
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成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
基因突变成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研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展望。(注:不考虑交织互换)
Ⅰ.用为亲本进行杂交,若是F1表现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
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若是F2表现型及比率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若是F2表现型及比率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解析】(1)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反交。统计解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正交和反
交,F1都表现为长翅和刚毛,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若只研究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实验
一的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数量比都是3∶1,据此可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
上。在实验一中,F2的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表现出与
性别相关系,据此可推断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在实验二中,F2的雌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雄果蝇全为刚毛,若是等位基因
B、b只位于X染色体上,理论上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应分别为XBY、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
XbY,进而推出在F2中,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都是1∶1,理论值与实验结
4
果不符,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上。由此可推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
AAXY、
bb
aaXX。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
,则F1的基因型为
Aa,F2的基因型及比率为AA∶Aa∶aa=1∶2∶1,
其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
,因此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子)所占比率
为1/3。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
,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
,则“某基因型
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XBYB或XbYB。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
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
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
,吻合上述条件
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率为0;在实验二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YB、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故吻合上述条件的雄
果蝇在F2中所占比率为1/2。
(4)Ⅰ.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
为d1d1。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1,表现型为黑体。
Ⅱ.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
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
灰体(9D_E_)∶黑体(3ddE_+3D_ee+1ddee)=9∶7。
Ⅲ.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
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因d和E连锁,D和e连锁,因此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即dE、De,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个体相互交配,F2
的表现型为灰体(2DdEe)∶黑体(1ddEE+1DDee)=1∶1。
答案:(1)常XX和Y(注:两空可颠倒)(2)AAXBYB、aaXbXb(注:序次可颠倒)
1/3(3)01/2
(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黑体Ⅱ.灰体∶黑体=9∶7Ⅲ.灰体∶黑体=1∶1
5.(2015·福建高考·T27)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同等位基因A、a和B、b控
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
果以下列图。请回答:
5
(1)
在鳟鱼体表颜***状中
,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


(2)
已知这两同等位基因的遗传吻合自由组合定律
,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质并未出现,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
,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
为考据(2)中的推断,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
,统计每一
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率。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
代,则该推断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拥有优异的质量。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
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控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
受精卵最后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
鱼,
以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解题指南】(1)题干要点词:“两同等位基因”“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用热休克法控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
要点知识: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与解析、减数分裂以及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解题思路:由F2中比率为9∶3∶4,推断F1基因型,再推断P基因型,判断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
【解析】本题主要观察相对性状、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
杂交实验的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自交的子代F2中出现性状分别,则眼球颜***状中黑色是显性性状,红色是隐性性状,体表颜***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黑色是隐性性状。由F2中的性状分别比为9∶3∶4和题干信息“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
色分别由两同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推知,每对相对性状在F2中的性状分别比都是3∶
6
1,故F1为黑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鳟鱼亲本杂交,F1不出现性状分别现象,说明亲本都
是纯合子,亲本中的红眼黄体的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Abb。
(2)两同等位基因的遗传吻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基因
型为aabb,占F2的1/16,但实质并未出现。理论上F2中黑眼黑体占3份,实质占了4份,原因
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红眼黑体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若是(2)中的推断成立,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若用亲本
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基因型是aaBB)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
后代性状及比率,那么,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全为黑眼
黄体(基因型为AaBb);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比率为黑
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1∶1;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全部为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
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基因型是AAbb),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基因型是aaBB),
人工授精后用热休克法控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aBBb,最后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由于三倍体鳟鱼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凌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以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
新育种。
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
会凌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6.(2015·全国卷Ⅰ·T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关于A和a这同等位基因
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以下问题: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
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
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率为2∶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讲解是。依照这一讲解,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率应为。
【解题指南】(1)题干要点词: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随机交配。
(2)隐含信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率为2∶1”,说明A基因纯合致死。
【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关于A和a这同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
7
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
为AA的个体不能够存活,即A基因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率为A∶a=1∶
2,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
比率为1∶1。
答案:(1)1∶1
1∶2∶(2)A基因纯合致死1∶1
7.(2015·全国卷Ⅱ·
T32)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
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
父的基因型是
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请回
答以下问题:
若是这同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祖辈4人中的详尽哪两个人?为什么?
(2)若是这同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
(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照是;其他,
(填“能”或“不能够”)确定另一个XA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无论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题目中已经给出该
女孩、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型。
要点知识:孩子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女儿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本题综合观察受精作用、分别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若是这同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女孩的基因型为AA,一个A来自父亲,另一个A来自
母亲。其父亲的A基因来自祖父或祖母,其祖父、祖母的基因型均为Aa,故无法确定。同理,
也无法确定另一个A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若是这同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父亲的XA来自祖母。该女孩的另一个XA来自母亲,而其外祖父、外祖母均有XA,故无法确定来自谁。
答案:(1)不能够。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父亲,但由于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
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
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必然来自祖母不能够
8
8.(2015·广东高考·T28)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形
复眼形状
体色
翅长
野生型
完满
球形
黑檀

突变型

菱形


(1)
由表可知,果蝇拥有
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
,摩尔根等人运用
法,经过果蝇杂交实验
,证了然基因在染色体上。
(2)
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
。受精卵经过
过程发育为幼虫。
(3)突变成果蝇的供应原资料。在果蝇的饲料中增加碱基近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但
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拥有的特点。
(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
仅使雌蝇转变成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种,雄蝇
的表现型及其比率为。
【解题指南】(1)表格信息:果蝇在翅形、复眼形状、体色和翅长等方面拥有相对性状。
要点知识:假说-演绎法在遗传中的应用,突变的生物学意义以及特点,遗传规律的应用。【解析】本题主要以果蝇为载体观察假说-演绎法、减数分裂、个体发育、突变的特点及意义、与遗传规律相关的推断和计算。
果蝇拥有个体小、生殖速度快、相对性状多且易于区分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了与孟德尔相同的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2)果蝇是雌雄异体的动物,其生殖细胞的产生是经过减数分裂实现的;果蝇完成受精后,受
精卵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幼虫。
突变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为果蝇的进化供应原资料。
由题意可知,当基因f纯合时,雌蝇转变成不育的雄蝇,其对应的基因型为ffXMXm、ffXMXM、
ffXmXm。对双杂合的雌蝇(FfX
MXm)测交,用于测交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fXmY,后代出现
8种
基因型,依次是:FfXMXm、FfXmXm、FfXMY、FfXmY、ffXMXm、ffX
mXm、ffXMY、ffXmY。子代雌果
蝇的基因型共有2
种(FfXMXm、FfXmXm),
雄果蝇的表现型为:2长翅可育(FfXMY、ffX
MY)∶2短
翅可育(FfXmY、ffX
mY)∶1长翅不育(ffX
MXm)∶1短翅不育(ffX
mXm)。
答案:(1)变异多、性状易区分
假说—演绎
(2)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和分化
(3)
进化
9
不定向性
(4)2
长翅可育∶短翅可育∶长翅不育
:短翅不育=2∶2∶1∶1
9.(2015
·天津高考·T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新奇使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
,引起减产。采
用合适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周边的小麦
A、B两品种在不相同播种方
式下的试验结果。
条锈病感
单位面
试验
播种
白粉病感染


编号
方式
程度
程度
产量

单播
4
0
-
+++
+

单播
2
0
-
++
+

混播
2
2
+
+
+++

单播
0
4
+++
-
+

单播
0
2
++
-
++
注:“+”的数量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
,判断依照是

(2)
设计Ⅳ、Ⅴ两组试验
,可研究

(3)
Ⅰ、Ⅲ、Ⅳ三组对照
,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同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相同办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率。结果以下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