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pdf

格式:pdf   大小:1,2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pdf

上传人:cjc201601 2022/12/8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 】是由【cjc2016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小升初语文常考题

让忙碌变得充实
石羚
①现代生活中,忙碌,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总干不完;忙
应酬,忙补课,周末也不得闲;即便是休假游玩,也常常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通宵
达旦、废寝忘食或许有些夸张,但生活节奏也免不了是争分夺秒、应接不暇。
②在很大程度上,忙,是奋斗,是拼搏,是马不停蹄向梦想前进。在每一本时间管理的
“攻略”上,都不会有人教你不劳而获。县委书记廖俊波,把车子、饭桌、工地当作办
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哈,将每天从早上6点到午夜1
点的学****计划细致到分钟;乡村医生贺星龙,18年间出诊17万次,摩托里程足以绕地球
10圈……无论是一心为民,还是献身学术,以梦为马,忙碌就能让人变得充实。
③在我们栖居的城市,随时都有人在工作。当“夜班人”“熬夜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
家,便利店营业员、环卫工人早已开启了新的一天。24小时“不打炸”,为城市带来了故
事,也平添了不少魅力。吆喝的小贩、值班的警察、开夜车的司机……,It碌的人们激活
了城市运行的机理。尽管城市也面临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问题,但忙碌意味着进步空
间巨大,当勤劳努力的个人组成干劲冲天的群体,每个城市的未来都值得期待。
④就国家而言,忙碌是发展活力的表征。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
的“库布其模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每一步,无不是由行动者的汗水创造出来的。如今,
早高峰的北京地铁4号线以1分43秒的发车效率将一批批上班族送达岗位,世界第一大
港宁波舟山港日夜不停,一艘艘巨轮把货物运往五大洲,这是中国活力的生动注脚。中
国快速发展,离不开地区互相比照你追我赶,离不开企业奋发图强廛战商海,更离不开
个人争分夺秒增长才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
贡献力量。
⑤有人说:人生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奔跑,片刻不停才不会掉队。事实上,在每个城市
不舍昼夜的“援力跑”中,个体虽要以国家社会的宏大叙事作为参照,却不用独自跑完
全程。即便忙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忙不应占据生活的全部。正如反复折叠的铁
丝必然会断,切莫让忙碌拖垮了身体。既要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刷手机、侃大山等无
谓的忙碌剔除出去;也要找到忙碌的节奏,慢一拍,喘口气,养精蓄锐,重整旗鼓,明
日的赛程会更自如。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6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忙碌变得充实。
(4)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C
,再用廖俊波、马冬哈和贺星龙三人的具体
事例说明忙碌能让人变得充实。接着阐述忙碌对于城市、国家的积极意义。最后总结全
文的观点。
⑤段“接力跑”本义是指一个接替一个地进行奔跑,句中指每个城市在不断地向前
发展。
③段和第④段呈并列关系,分别论述了“在我们栖居的城市,随时都有人在工作”
和“就国家而言,忙碌是发展活力的表征”。
“接力跑”中,个体虽要以国家社会的宏大叙事作为参照,却
不用独自跑完全程。即便忙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忙不应占据生活的全部。
【分析】文章开篇先点明忙碌是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常态;作者再用廖俊波、马冬哈和贺
星龙三人的具体事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忙碌能让人变得充实;文章接着阐述忙碌对
于城市、国家的积极意义;最后总结全文的观点。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文章先点明忙碌是现代生活中人们
的常态,再用廖俊波、马冬哈和贺星龙三人的具体事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忙碌能让
人变得充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文章第②段列举廖俊波随时随地办
公、每天工作到深夜的例子,马冬哈将学****计划细致到分钟的例子,贺星龙18年间出诊
里程长的例子,这些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忙碌能使人变
得充实”这一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何才能让忙碌变得充实”的内容在文章最后一
段,作者在文章最后点明了方法,即“既要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刷手机、侃大山等无
谓的忙碌剔除出去;也要找到忙碌的节奏,慢一拍,喘口气,养精蓄锐,重整旗鼓,明
日的赛程会更自如”。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
,第③段和第④段是递进关系。
故选:Co
答案:
(1)忙碌能让人变得充实。
(2)举例论证,列举廖俊波工作到深夜、马冬哈将学****计划细致到分钟、贺星龙18年
间出诊里程长的具体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忙碌能使人变得充实这一观点。
(3)①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无谓的忙碌剔除出去;②找到忙碌的节奏,慢一拍,喘口
气,养精蓄锐,重整旗鼓。
(4)C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
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
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
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
总结。
,完成问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
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
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
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
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
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
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
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
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
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0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
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
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
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
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
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噫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
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
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摹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
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
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
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卷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
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
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
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
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喻满了欣慰的泪水。请问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
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
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分析】本文把母爱比作温暧的棉花,穷毕生精力只是为了无私的绽放,非常感人。文
章主要叙述了母亲长年累月地日夜操劳,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的事情,刻画了
一位挺拔坚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首先要明确标题的作用有哪些,然结合全文内容分
析标题的作用。“母爱像棉花盛开”很明显,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就使得标题
十分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
结合文章第⑧段“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
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
供给棉桃,于是叶藕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
己全部啊!“可知棉花的特点的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最终枯槁了自己,由此看出
棉花是十分无私伟大的,母爱也如棉花盛开一般,说明了母爱的无私,结合全文内容看,
本文的主旨就是突出母爱的无私,由此看出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①本题考查句子的品析。“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
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写了深秋田野的环境,
很明显这是环境描写的句子,那么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抓住关键词“枯
黄”“星星点点”“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关键词,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环境渲染了一种萧
瑟悲凉的气氛,“母亲的白发”一词可以看出母亲苍老的形象,母亲这么老了,还在棉花
田里辛勤劳作,也看出了母亲坚韧的性格,由此为下文写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做了铺垫。
②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母亲的双眼顿时口禽满了欣慰的泪水这句话是对母亲的
神态描写。这是母亲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时的神情,我已经学有所成,母亲的辛勤
付出此刻有了回报,所以母亲应该是激动和欣慰的。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苦菜花只写出了母亲的命运多舛,向日葵只写出了母
亲的挺拔坚强,结合全文看,文章重点突出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些
花都没有具备这样的品格,故缺少的应是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第②段“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
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无私;结合第②段“她对自己却
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可看出母亲的节俭;结合第④段“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
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可看出母亲的挺拔坚强;结合
第⑤段“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可看出母亲的吃苦耐劳;据
此进行整理即可,注意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阅读的迁移。首先要明确自己母亲的性格特点,然后再找到与这个性
格特点相似的花并联系实际来写即可。
答案:
(1)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2)①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
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赞颂母爱作铺垫。
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
之情。
(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节俭淳朴,
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坚强不屈,父亲身体不好,母亲
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把毕
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示例: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迎着太阳的方向生长,而我的母亲也
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人物
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
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侧面描写,概括地说
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
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
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