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专项一、审题:抓¨题眼¨,紧扣材料主题立意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审题的要求是“符合题意”。
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作周密细致的审查、分析,弄清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正确理解文题的含义,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写作方向。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决定着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构思是否按正确方向展开。“符合题意”,要求对作文题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图表、每一项要求和注意事项都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准确地把握住文题的中心意旨,然后紧紧围绕主旨去立意构思,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符合题意的。
【突围技法】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直接给出了作文题目,考生通过审题,写出符合标题内涵要求的作文。这是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作文考查方式。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命题人的目的性、指向性,往往给写作者以很多限制,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有不慎,就有跑题之虞。
从语法角度看,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三种类型,即以词语为题目,以短语为题目,以句子为题目。
。这种作文题审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从历年高考的实践看,就是以词语为标题的作文,也还存在大量审题不准的情况,很多人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导致写出的文章内容偏离题意,这很值得广大考生注意。
一般来说,高考的作文题尽管是一个词语,但词语含义的解读一般都比较确定,不会模糊不清,同时含义肯定是比较丰富的,可以作多层理解,能够让各个层次的考生写出各种水平的文章。比如2005年广东题《纪念》,“纪念”这个词,是指采用某种方式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怀念之情,一定要有行动,而不仅仅是指一种怀念之情。那年很多考生没能准确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只写了内心的一种怀念之情,最终偏离题意。再如《环境》,“环境”一词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含义,具体的含义是我们周边的具体的事物:而抽象的含义则可以是我们周围的人文等抽象的东西。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含义去由浅入深地立意构思,写出的文章就符合题意了。
。这种作文题,首先要分析它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重点。同时,要抓住关键词,也即“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范围。
如果是并列关系,一般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构思文章。比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
取”,什么是“贡献”。
如果是偏正关系,一般中心语是写作的对象,而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体现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是“题眼”。比如2010年江苏题《绿色生活》,中心语“生活”是写作的对象,文章一定只能写生活,而修饰语“绿色”,则限制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这里,“绿色”一词即“题眼”,必须紧扣这个词来写,怎样的生活才是“绿色”的,写这些才符合题意。
如果是动宾关系,“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要紧紧抓住那个动词来写,才不会偏题。比如
2006年广东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心中的天使”是写作对象,它有一个限制语“心中”,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但文章更应该着重写“雕刻”,全文应该围绕“雕刻”来写,这是一个动作、一个过程。所以“雕刻”才是此题的“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