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12/1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八篇
教学目标
,把握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3会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圆柱外表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外表积的相关学问敏捷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争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外表积。正方体的外表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外表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外表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分和联系呢?圆柱的外表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争论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外表积)
2学生争论:你认为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哪一局部?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争论。
(2)学生汇报争论结果。
3反应小节:圆柱的外表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外表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外表积)
4教师进展圆柱模型外表绽开演示。
(1)学生说说绽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绽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答复进展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外表是完整的,哪些外表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外表积时要特殊仔细,要特殊留意这个圆柱究竟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应评价:
(1)侧面积:2×2×=(平方分米)
(2)底面积:×2×2=(平方分米)
(3)外表积:+=(平方分米)
答:。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晰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应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存整数)
2学生沟通练习结果(留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分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假如使用四舍五入法或许会消失使用材料缺乏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展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消失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精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消失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假如数据测量不精确或者计算消失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或许是不行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简单避开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六稳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外表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外表积。
(1),。
(2),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敏捷口算。
2、经受操作、争论、沟通,养成自主探究的力量和迁移推理的力量,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把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力量。
教学预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局部,一局部是8、7、6加几的口算,这局部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口算方法,能敏捷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嬉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敏捷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拟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娴熟口算。
其次局部是“用数学”,这局部的教学设计力求表达: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图意,体验一样的问题,观看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日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量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争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相互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与小组争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答复。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刚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教师真为你们快乐,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竞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4
95
8+
86
7
45
956
7+96+
867
7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展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答复。
①8+2=1010+7=17
②9+1=1010+7=17
③9+8=17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稳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依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长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嬉戏,设“才智星”,教师巡察指导。
五、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方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82-83页。才智广场--数字谜
教学目标:
:在探究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洁的推理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