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XX市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毅敏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市中区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好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全面分析全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从系统科学和全面的角度,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一、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
基本情况
目前,市中区现有餐饮服务单位共计1000多户,其中餐饮960多户,食堂82户,餐饮从业人员8500余人,持有健康证的5924人左右,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的4627人左右,合格率约为5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概括为“内忧外患”。
1.“内”,即食品安全内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差。全区相当部分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小,生产经营条件差,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行为禁而不绝;二是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相当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农村群众,以价廉为选择目标,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三是食品消费环节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由于餐饮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又在农村,且农村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出现了管理上的
“真空”。同时,监管资源严重不足。市中区法定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岗14人,临时人员2人。仅靠目前的编制和人员,要监管全区1000多家大小餐馆和食堂,同时,还肩负着全区药品安全、化妆品、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必然无法承担。并且,由于食品药监局在乡镇没有派出机构,对乡、村两级的餐饮监管必然存在严重问题,监管形势异常严峻;四是餐饮业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了,餐饮业配套法律法规未及时出台,导致基层餐饮业依法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无“法”可依的不良现象。
2.“忧”,即部分餐饮店食品质量和卫生令人堪忧。在调研中发现,除大中型餐饮单位制度较为健全、管理比较规范外,一些小餐饮店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制度,设施设备差,没有按要求配备食品柜、消毒柜、保鲜冰柜等基本的设施设备,有的虽然配备了相应设施设备,但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一种摆设。餐具、饮具、容器只在自来水里洗一洗,根本没有消毒,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有的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没有经过卫生知识培训,未取得《健康证》就开始上岗;一些从业人员又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卫生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一些路边店、无照经营店、
“小红棚”的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更是无安全保障;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餐饮服务业转移,也给食品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少数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为牟取非法利益,滥用添加剂、掺杂使假、添加违禁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同时,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
3.“外”,即食品安全外在表现。主要是餐饮单位无证经营现象突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餐饮店、街头餐饮摊点和农村集镇小餐馆,甚至还有少量农村学校食堂不具备卫生许可条件,也未取得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违法经营。
4.“患”,即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一是食堂安全隐患大。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也是监管的难点。我区现有食堂82个,其中大部分食堂的从业人员、基础设施和其他硬件条件得不到及时、有效改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二是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隐患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次数和规模有不断增多和扩大的趋势。我区虽然制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餐提前申报制度,但由于农民自身观念淡薄,不申报现象比较多见。加之农村群体性聚餐属非营利性,现行法律法规对它的卫生审查和许可、农民厨师的健康检查和培训以及造成食物中毒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监管困难,隐患较多。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探析
笔者概括为
“追根求源”。
“追”,即对利润的追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所有文明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类存活这个基础之上的,人离不开食物,因此做食品生意的人根本不必害怕自己会失业,也不必害怕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也就是说食品行业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衰退的行业,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商业利益在作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可欲望却是无限的,随着改革开放,一些人无法抵御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冲击,业主对利益的追求,监管者对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