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为世界工作 为他人尽力.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世界工作 为他人尽力.doc

上传人:ying_xiong01 2017/9/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世界工作 为他人尽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世界工作为他人尽力
2006年8月30日,埃及文学巨匠、被誉为“阿拉伯小说之父”的纳吉布•马哈福兹(Najib Mahfuz)因心肌梗塞,在开罗郊外的一家医院走完了他95年的风雨历程。这位深受埃及人民爱戴的世纪老人因他在埃及、阿拉伯世界、乃至世界文学和思想领域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得到国葬的厚遇。9月1日,马哈福兹的灵柩在军队的护送下,在鲜花和奖章的簇拥中,覆盖埃及国旗,沿着通往爱资哈尔老街区侯赛因清真寺的街道缓缓行进。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出席了送殡仪式,一些国家领导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及逝者生前好友都前来为他送行。由于自愿前来送行的民众人数之多超出预料,不得不特别加强了保安工作。灵柩运往侯赛因清真寺是遵循逝者临终遗嘱,要在该清真寺里做葬礼祷告,在生于斯、终于斯的老区里安然走完自己的一生。
得知他离世的消息,许多电台和网站都报道了这一噩耗,并开辟专题节目来纪念这颗民族忠魂。“半岛台”评价他使“埃及文学、阿拉伯文学走向世界”。蒙特卡罗电台也报道“马哈福兹是阿拉伯现代小说、散文的奠基者,他的去世是阿拉伯文学、文化界的巨大损失”。马哈福兹用一生实践了自己的“最高信条”――“为你的世界工作吧,好像你永远活着。为他人尽力吧,好像你明天就要死去。这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人所遵循的最高信条。”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虚怀若谷、胸襟开阔、视野深邃,具有现代意义的大作家,因其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67)而险遭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暗杀,小说也因
“渎神”引发宗教风波,风波因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再次酿成危机,至今也未随着他的离去而结束。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当作家的遗体运至侯赛因清真寺接受祈祷和进行吊唁仪式时,一位记者质问穆夫梯(伊斯兰教法典说明官):“爱资哈尔的长老、穆夫梯和宗教基金部部长出席马哈福兹的葬礼是否意味着二者的隔阂消除了?”若不是在场的埃及著名作家、《文学消息报》主编贾迈勒•黑托尼用“此场合不宜提此类问题”为由将记者赶出清真寺的话,不知又会发生什么。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出生于开罗城一个叫杰马利亚的老街区,193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后在大学任职数年,并开始创作活动。1939年起,他曾先后担任埃及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电影局局长和文化部顾问等职。1971年退休后,参加“金字塔报”工作,成为该报专职作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马哈福兹发表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蕴含埃及法老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丰厚底蕴,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堪称现代埃及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如今它们已被译成33个国家的语言,还被搬上银幕、舞台。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马哈福兹的颁奖辞中指出:他的作品“总体上是对人生的烛明”。
马哈福兹从创作开始,便以一种明确的历史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一个正直作家的责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埃及正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中,马哈福兹发表的三部历史小说:《命运的嘲弄》(1939)、《阿杜比斯》(1943)、《塔伊拜之战》(1944)都取材于古埃及法老的历史,鲜明地表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反映了人民反对英国占领者的愿望。从1945年起,马哈福兹开始转向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他连续发表了四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社会变革的小说,即:《新开罗》(1945)、《赫利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