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决策过程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9-01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复杂课题,产生了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必要性,科学决策和实践认识,科学决策和科学预见,科学方法和价值准则,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和分析决策的过程和机制,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本文拟对此作些探索。
关键词:科学决策;科学预见;决策过程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决策问题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军事上的指挥、医疗上的诊断、戏剧上的编导、创作上的构思、企业里的经营管理、交通运输中的调度、工艺技术上的革新、科研上的发明……,从日常生活,工作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变革,都离不开决策。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深化,以及两者的相互渗透,作为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决策过程,也在不断地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如何更自觉地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事实上,决策科学具有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研究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活动,研究决策系统的程序性和非程序性的决策过程,研究决策正确性的原因和失误原因的内在关系,寻求实现思想方法和决策系统体制科学化的途径,以及研究决策的产生、实施、反馈、追踪、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进一步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过来又会增强决策研究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有名的“背水一战”就是一例。韩信故意背水布阵,用此冒险做法引诱赵歇军队,作战时部队因背水无处可退,只能返身猛扑,最终赵军抵挡不住而大败。古代作战,背水布阵乃兵家大忌,韩信身为大将为什么一反常理呢?他用《孙子》的话说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这一决策的因明之处正是违反了常理,而恰恰进行了创造性思维,采用了人们不敢用的作战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得出却又是遵从辩证逻辑思维规律的结果。不管哪种类型的决策,决策最终是要执行的;不执行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决策既然要付诸实施,那一定是有目标的,毫无目标的实施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决策目标首先是由问题产生的,而目标又会给决策提出新的问题。问题表现为差距、困境、需求、危机、机会、挑战、竞争、理想、愿望等,实质就是矛盾。问题是在社会实践生产中产生的,是客观世界中的矛盾及其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主客观世界中矛盾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决策中问题的复杂程度。我们把主客观世界称为问题源。问题有时只是现象,还必须把问题凝聚、筛选、加工成目标,目标要能明确反映问题的属性、时间、空间和范围。问题并不反映决策人思维的特点,而目标的确立则意味着问题进入了决策思维阶段,目标的性质是问题和思维特性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形式,内部结构,都有它发展和运动的方式,即所谓
“模式”。决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可以通过模式来认识的。决策模式是反映决策过程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性、运动的形式和规律、形态和结构,从而可以把它作为决策研究的一种认识工具。
决策程序则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研究决策模式的意义就是把决策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决策程序。它的特点是:把决策理论、方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