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IE 1931色度坐标介绍
1. 意义
图中的颜色,包括了自然所能得到的颜色。这是个二维平面空间图,由x-y
直角标系统构成的平面。为了适应人们面坐标系中讨论变量关系,而设计出来的。在设计出该图的过程中,经过许多数学上的变换和演算。此图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总结成两句话:(1)表示颜色视觉的基本规律。(2)表示颜色混合与分解的一般规律。
2. 坐标系——x ,y直角坐标系。
x——表示与红色有关的相对量值。
y——表示与绿色有关的相对量值。
z——表示与蓝色有关的相对量值。并且z=1-(x+y)
3. 形状与外形轮廓线
形状——舌形,有时候也称“舌形曲线”图。由舌形外围曲线和底部直线包围起来的闭合区域。舌形外围曲线——是全部可见光单色光颜色轨迹线,每一点代表某个波长单色光的颜色,波长从390nm到760nm。在曲线的旁边。标注了一些特征颜色点的对应波长。例如图中510nm——520nm——530nm等。底部直线——连接390nm点到760nm点构成的直线,此线称为紫红线。
4. 色彩
这是一个彩色图,区域内的色彩,包括了一切物理上能实现的颜色。很遗憾的是,很难得真正标准的这种资料,经常由于转印而失真。
5. 应用价值——颜色的定量表示。
用(x,y)的坐标值来表示颜色。白色应该包含在“颜色”这个概念范围内。
6. 若干个特征点的意义
(1)E点—等能白光点的坐标点
E点是以三种基色光,以相同的刺激光能量混合而成的。但三者的光通量并不相等。T=5400K。
(2)A点—CIE规定一种标准白光光源的色度坐标点这是一种纯钨丝灯,T=2856。
(3)B点—CIE规定的一种标准光源坐标点 T=4874K,代表直射日光。
(4)C点—CIE确认的一种标准日光光源坐标点(昼光) T=6774K。
(5)D点—有时候也标为 D光源称为典型日光,T=6500K。
7. 三条特殊线
(1)黑体色温轨迹线:在舌形曲线的中部,跨过白色区,有一条向下弯的曲线,这就是黑体色温轨迹线。这条曲线表示黑体在不同温度下发光颜色的变化轨迹。色温的变化范围从1000K到无穷大。但实际上常用的是1000K-1400K范围。
(2)单色光轨迹线:即色度坐标图中的舌形曲线,可见光的波长所对应颜色的轨迹线。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一种光的波长,及其表现的颜色。
(3)紫红线:连接舌形曲线两端的直线。表示红色和紫色混合后颜色的轨迹。称为紫红线
8. 20个特定颜色区
在舌形曲线所包围的区域内,被分成20个颜色区域。在每个区域内,被认为颜色基本相同,每个颜色区都是一个平均主波长,或者补色主波长,而且还有相应的英文名称。它们的英文—中文名,对照如下:
1. Red—红色2. Pink—粉红色3. Reddis Orange———-Yellow——黄色 Yellow— Green— Green—— Green—淡蓝绿色13、Greenish Blue—— Blue—淡紫蓝色16. P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