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docx

格式:docx   大小:11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2/27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论潞城古傩遗迹之“跑鬼”
 
 
王凯
Summary:《论语·乡党》已出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的记载。周代每年举行三次傩祭。第一次是暮春三月,国都居民之祭,以驱逐疫鬼、消除灾害,制止春季不正之气,谓之“国傩”。第二次在仲秋八月,天子举行傩祭,用以引导秋气通畅舒发,谓之“天子傩”。第三次在冬季十二月,官员举行大规模的傩祭,制作泥牛送寒气,谓之“大傩”。到了汉代,傩祭规模增大,盛行不衰,仪式规模大同小异,其表演性增强。宋代时,变化比较明显,增加了
许多人物。后来,傩娱人的成分越重,不少地方发展成傩戏。傩文化艺术承继了“礼—舞—戏”的变化发展;傩文化呈出多元性、古朴性、稀有性,成就了它的文化历史地位,同样为文化历史、文化艺术的挖掘与印证提供了依据。
Key:潞城傩戏 傩祭 傩面具 傩文化
:J805  :A  :1008-3359(2021)19-0156-03
潞城位于旧上党盆地、东北隅,东西有巍峨耸立的太行、太岳,南北有沁河、漳水分流。扼上党之门户,挟太行之雄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有“得上党者必先据潞城”的说法。正因如此,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宗教文化、闭塞的交通、淳朴的民风,至今保留着古傩的遗响,蕴藏着丰厚的民俗文化沉淀。傩戏作为傩文化原生态的呈现,可以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脉搏。潞城傩戏是上党地区傩文化遗存的典型,也可以说是古代傩文化的缩影,它对于研究、发掘中国古代礼仪、古代风俗、宗教历史、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及文化传承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傩作为中国古代三大祭祀仪式之一,是祭祀活动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成为中国历代历史中一种典型的文化盛景。
源远流长的潞城文化,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潞城傩戏,属于众多傩戏种类中的一种,产生于旧上党地区一种办赛敬神的****俗。在中原傩文化圈中,可以说是上党傩文化艺术的一支奇葩。
一、办赛敬神****俗概述
潞城办赛敬神的****俗区别于一般村社节日社火举行的迎神赛会活动,包括有乐户、堪舆家例行的一套约定成俗的礼节程式和“神戏”的演出程式。如南舍村
的曹氏兄弟家族,出生于堪舆世家,上溯至二十二代祖曹震兴开始,就在明中期充当阴阳官,可谓历代都在操堪舆也,主持办赛。
按办赛的类型可以分为“办官赛”和“调家龟”。“官赛”是围绕传统神庙,由官方厘定的几个村社联合举办的活动,例如潞城县的城隍庙和南贾村的碧霞宫。“调家龟”是由自然村的村民自行举办的赛,如潞城县崇道乡南舍村的村赛活动就属于此类型。因其队戏的角色,调家龟村赛角色亦由各户连任,并且都是世袭职务。官赛与调家龟异同如下:第一,赛期大都是三天;第二,赛场各有不同特点;第三,乐、舞、戏、杂技、故事等均有出现;第四,功能无太大差异,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第五,“民间赛”依乡俗、条件等差异,独创性显得更强一些;第六,两者多保留有古代傩舞驱疫的遗风;第七,两者一大部分的演出形式,依旧存有“代面”化妆特色。
依据办赛的规模可以分为“大赛”和“小赛”,“官赛”通常为“大赛”。无论“官赛”“民间赛”“大赛”还是“小赛”通常都是涉及众多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活动。从中也不难看出古傩的遗风。
二、古傩文化
傩戏源于傩祭,傩戏是在傩舞的形式上形成的戏剧形式,这也恰恰印证了傩文化艺术承继了“礼—舞—戏”的变化发展过程。傩戏历史久远,旧时傩戏几乎遍布全国城乡,时至今日,多数省份仍有留存。因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背景的差异,各地傩戏也呈现出各异形态,因此名称也不一样。
各地傩戏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五种:第一,以傩戏主要演出者巫师的地方称谓命名;第二,以祭坛的名称命名;第三,以傩戏的功能来命名;第四,以人们供奉的
神祇命名;第五,以演出场地来命名。上党地区的傩戏多以功能、神祇来命名,潞城傩戏也不例外。
傩戏依据组织者身份和演出场所可分为四种:第一,民间傩,即老百姓所组织演出的行傩活动。民间傩历史久远,历史上和现存的傩戏,绝大多数属于民间傩。上党地区的潞城傩戏也属于民间傩的一份子。第二,宫廷傩,就是宫廷中的行傩活动。在规模上各朝、各时期均不完全一样。第三,军傩,其兼有祭祀、操练、誓师、娱乐等功能。第四,寺院傩,即是为僧人在寺院中演出的傩戏。
在民间,傩戏的演出场地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祠堂、庙宇、堂屋、谷场、道路等,都可以作为其场所。演职人员多为家族或家庭成员、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作为演员时全身心投入之中,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娱乐,而是事关自己、亲人、家族、村庄的命运。演唱的内容叙述体居多,并且与代言体相结合。歌唱与表演相融合,很多情况下,歌唱是为表演服务的,也可理解为是表演的阐释。
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傩祭的舞蹈特点很是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舞蹈是傩事活动中运用得最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一个傩事活动没有跳舞,以至于民间通常用“跳”字来表述傩事活动的特征。依据艺术发生的一般性规律,舞蹈先于说唱,并且早于叙事性的说唱,因此,舞蹈应该是行傩活动肇始时期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三日赛社中,主要的礼仪是“供盏”,每日早、午、晚三次供盏。在完整的仪式中,强调“吹头盏、唱二盏、舞三盏”,即头盏要细吹细打、二盏“靠乐歌唱”、三盏队舞或队戏。
队舞有文舞和武舞的区分。古时所谓“干戈”即武舞,所谓“羽龠”即文舞。文舞是“花队”女舞,武舞多為戴面具的迓鼓队和“再撞再杀”形式的舞蹈。两者各有其形式特征。潞城赛社中的文、武之舞,依然留存着古代“六舞”的遗迹。其最明显的遗迹在贾村赛社“队舞”中的“执干”“插羽”“人舞”“兽舞”以及“求雨”“武士”等表演形式、祭祀使命以及歌功颂德的主题内容中。
三、“跑鬼”的风格特征
“跑鬼”属于古傩遗迹,是潞城当地迎神赛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叫“捉汗怪”“捉赵万牛”,其他地方也有流传。
(一)角色组成
(二)角色特点
(三)动作与乐器
(四)表演程式
(1)选择场地,设香案。(2)说文念白,分别介绍各角色相貌及特征。(3)五小鬼与判官依次上场,轮流表演,并同舞闹判。(4)真武大帝降服众鬼,命令它们捉拿汗怪,众鬼领命直奔村外。(5)汗怪村外盐碱地出现,沿街奔跑并抢夺路旁食物,众鬼在其后紧紧追赶。(6)汗怪跪地被擒。(7)众鬼举刀,
探司押汗怪“过刀”。(8)汗怪端一碗羊血,洒向人群,夺路逃跑,众鬼再追。(9)汗怪再次被擒。(10)角角鬼斩杀汗怪。
(五)傩面具
傩面具古称“魌头”,今俗称“傩面”“神面”“鬼头”“脸子”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为木雕漆绘,也有少许以皮革镂刻或竹扎框架外糊皮纸彩绘的,山西现有的多用纸浆模制。纸浆面具主要依靠“塑”,技法粗糙,质朴为美;木质主要依靠“雕刻”,线条清晰,棱角分明,两者各有特色。傩面具造型生动,构思精妙,是傩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具代表着鬼神、祖先神,表演者利用其作为人神沟通的中介,且具有直接的功利功能,面具造型极具原始性,本身赋予代表角色浓厚的宗教色彩。
潞城地区傩面具偏重于写实,各角色造型趋向于世俗化造型,外形饱满圆润且浑厚、凝重。这种朴实之美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审美意识、地域文化、经济条件等密不可分。傩面具表现出的造型夸张有度,传达出人物角色的神态,使得形象更加符合角色的长相、身份、性格、表情等,达到了形神兼备的高度意境。这种实与意、形与神、境与情的完美结合,不但使民众深切的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而且也深深的体会到高于生活这层含义。
四、精神内涵
傩戏的功能主要在于敬奉神祇、驱灾纳吉、祛病消灾,以此来保佑乡民、家庭、家族、村庄等安宁,始终蒙上了一层宗教神秘色彩的神秘面纱,敬神、酬神、娱神演变为其独特的精神实质。除了功利目的、实用需要、精神实质之外,同时也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情调、深厚的思想情感。
自然环境较差的上党地区,农耕条件自然也不好,山地较多、十有九旱、雨水在当地成为农耕农作的生命之水。因此,先民们多借助于神的功能来敬奉诸神,来祈求风调雨顺、诸虫不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身体健康、家庭和顺、地区安宁。道教是以玄天上帝主宰下的多神教,万物显灵。因此迎神赛社时的请神、迎神,无外乎就是把诸神祇都请来。儒家礼制思想的渗透则突出体现在繁缛,其祀神祭礼的礼节,则出自儒家经典“三礼”等。佛教思想则主要表现在迎神与祭祀时献演的节目之中。鲜活的展现出的地域文化,能够使目睹过的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并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在。
潞城傩戏不单单是一个表演,背后更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先民们的创造和传承,使得当地人民的个性特征得以鲜明的体现,充斥着当地先民的恭敬、宽厚、力田、慈惠的特征,这也能让后人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这一原生态的内在精神。
五、保护传承
(一)空间
潞城举办赛社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城隍庙、碧霞宫、观音阁、关帝庙、玉皇庙、师祖庙、三大士庙、白衣堂、崔家堂、三元宫,多数属于原始宗教或道教宫观。贾村现存庙宇中气势壮观的要数碧霞宫,为“下请”“迎神”等仪式进行的主要场所,始建年代不详,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傩戏研究会于2009年,把贾村设立为傩戏文化研究基地。对其固定明确的文化空间进行保护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想要更好地保护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保护不可或缺。
(二)时间
赛社活动均有固定赛期。除了极少数神庙四十年一大赛,赛期为二十八天外,其余“官赛”或“调家龟”,赛期均为三天,分别是头场、正赛、末赛。如城隍庙为四月十五,贾村碧霞宫为四月初四。固定的活动时间在当代已逐渐得到拓宽,如在学术研讨会、民俗文化展演、非遗文化申报、元宵节、电视节目录制等场合中均有出现,这也是传承、保护、弘扬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
(三)形态
与人类同时诞生的傩文化,其古老的文化形态成为远古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巫觋出现并成为较早的神职人员,也是傩文化的鲜活载体。文明时期,傩文化的内容、形式发生着变化。其突出标志是娱神成分的缩减,娱人成分的递增,它从侧面反映出人类意识中神鬼思想的弱化。神农氏的传说标志着进入农业社会,该时期中,乐户和堪舆家作为傩文化的传播载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南宋至明时期,儒、释、道三教的思想文化互争、互通、互补,“官傩”“军傩”“乡傩”相互影响,给予了傩文化保存、传承、延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时至今日,在元宵节、民俗展演、电视节目中仍然能够目睹其精彩,可见傩文化并没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这将是我们研究人类进化史的重要史料库之一。
(四)传承者
传承者是文化遗产鲜活的载体,是保护、发展、传承、创新文化遗产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认定传承者避免文化遗产的滅失。精准有效的管理传承者促成文化遗产的发展。政府对传承者给予支持与鼓励,如设立国家和地方专项资金,建设固定传承场所。创新和拓展传承者的传承方式和路径,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
用。构建完善的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传承者认证体系,真正保障好传承者的权益。
除保护传承者外,对于传承者加强学****培养创新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避免商业化冲击传承者的初衷和信仰,避免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导致失本、失真。
Reference:
[1]王九筛,田彩凤,[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2][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
[3][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刘文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3):5-7.
[7][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爱社”的艺术形态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年.

最近更新

辽宁省大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 147页

辽宁省铁岭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 147页

重庆市凉山彝族自治州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 147页

重庆璧山县2024年第三季度公开招聘部分事业单.. 59页

黑龙江环保厅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招聘技术人员.. 5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 148页

2022年吉林省高职单招英语题库及答案 4页

上海市普陀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 4页

利雅路Riello燃烧器使用说明书RS 12页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测试一 9页

数学学习迁移概述 4页

毕业设计字体要求 13页

打铁活动内部培训方案 26页

英译汉诗经典化 朱徽 8页

预拌砂浆施工指导书 6页

平台推广营销方案设计 27页

学生自我规划与方案 30页

婚庆公司推广方案策划 27页

2024年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学.. 147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30.. 175页

2024年保育员中级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套 23页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115页

大学能量转换趣味活动方案 27页

2024年山东如意时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 149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事业单位招聘425人历.. 88页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附源代码,完.. 16页

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5页

2023年北美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54页

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书 9页

旅游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