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8
文档名称:

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壹]3套(含答案详解).docx

格式:docx   大小:9,243KB   页数:20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壹]3套(含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住在山区的Jack 2022/12/28 文件大小:9.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壹]3套(含答案详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壹]3套(含答案详解) 】是由【住在山区的Jac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壹]3套(含答案详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住在富人区的她
2022年07月四川省苍溪县夏季公开引进7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真模拟试题3套(含答案详解)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第一卷
(共80题)
1.【单选题】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以上文字主要说明_____。
A:身在人群中,人不可能没有欲望 
B:人群中的人大多不可能是纯粹的人
C:真正的智慧都产生在人群之外 
D:人需要在人群之外寻找精神的天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主旨概括题。首先给文段划分层次很明显可以分为两层,文段的前五句话为一层,主要表明人在人群中内心欲望的成分较高;最后一句话为一层,转折的同时也是对前文内容的承接和升华,表明了作者的观点长期置身人群中,我们也需要在人群之外寻求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D项是这个观点的同义替换。A项和B项都是在第一层的内容上进行的概括和推断,C项说法过于绝对,曲解了原文的内容,文中说的是在人群里“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单选题】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对于物种大灭的绝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_____
A:必然性乐观             
B:规律性简单
C:突发性粗略             
D:周期性保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可以对应“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再根据“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对应“保守估计”,又可以排除B项,所以选择D选项。
3.【单选题】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这段话主要用于证明_____。
A: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B:科普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真理普遍性
C: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同之处
D:科普文化可以使人文与科学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讲了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第二句讲它们的不同之处。选项A概括了这两方面的意思,当选。B、C、D项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__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苦涩 奢望
B:辛酸 奢求
C:历练 幻想
D:风雨 梦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由“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可知,空缺处所填的词语应是“希望”的近义词,且根据语境分析,所填的词应是超过自己能力,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可能实现的,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只有A项“奢望”。
5.【单选题】在青年期,我们通过与同伴的来往,表露各自的喜、怒、哀、乐,促进情感交流,使自己能为别人所接受、理解、关心、喜爱,尤其是亲密的交往,使人感到自己有朋友,有可以依恋的人。由此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慰藉,免于内心孤独感、失落感的产生。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_____。
住在富人区的她
A:人际交往对青年心理上的重要作用
B:人际交往对青年身体上的重要作用
C:人际交往对青年身心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
D:人际交往促进青年的情感交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青年期的人际交往对于青年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对青少年身体上的影响。,D选项只是人际交往的一个积极表现,不是文段的重点。
6.【单选题】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____人物参加庆典活动。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的规律。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离开学校呢?
A:重要臆造径自
B:重要编造径自
C:要害编造径直
D:要害臆造径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惯搭配。重要: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的。要害:比喻重要的部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多用在事物上臆造: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捏造。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第一句是来修饰人物。故用“重要”。第二句强调从实际情况探索,与客观情况相对的应是主观,故用“臆造”。径自,强调自己做出决定,符合句意。故选A项。考查点:>选词填空>实词的辨析>区别词语的****惯搭配
7.【单选题】我只不过是替他_____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A:辩护
B:辩解
C:辩白
D:辩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该空与后面的“说明了事实的真相”是并列关系,故“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即为待填词的含义。前三个词都有“辩”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辩护”强调保护正当利益,“辩解”强调解释事情的缘由,“辩白”强调弄清楚事实真相,“白”有澄清,清白之意。“辩证”现在基本做形容词用,形容眼光全面。
8.【单选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以上。近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大约在55%-65%之间波动。2001年至今,消费率则一直保持在60%一下。全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_____。
A:维持现有的国民消费水平,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后劲
B: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促使消费水平稳步下降
D:积极提倡超前消费,力争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首先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消费支出的差距,接着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及消费情况,我国全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可以得出我国要提高全民消费水平,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与文意不符,D项属于无中生有,而且属于不顾现实的激进政策,都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单选题】阅读,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____,情感之切,意蕴之____,风格之____,手法之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精,深,新,巧
B:深,精,新,巧
C:深,精,巧,新
D:精,深,巧,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在形容文字时,一般用“精”,有准确之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一般说意义深远,故用“深”来形容“意蕴”。形容风格,一般用的是“新”,对于写作手法,更多的是有技巧在里面,用“巧”来形容更能体现写作手法之妙。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10.【单选题】在自然界中,组成强子的夸克之间趋向于强作用力的平衡,要想彻底的打破这种平衡。用目前的高能加速器还不足以实现,在原子中,运动中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在生物运动中,生物体内的各种运动也具有平衡的趋向,维持代谢的平衡是生命能够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领域,生产关系有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任何事物、要素和运动形式都具有自身趋向平衡的本性
B: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的系统中
C:任何运动的存在的不平衡都源于事物内部趋向平衡的运动
D:任何事物或要素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趋向一种新的平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层通过自然界的夸克、原子和生物运动的例子说明事物的本性是趋向平衡的。第二层说社会领域的生产关系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向,即生产关闭和生产力的发展也是趋向平衡的。A项与此意思相同。B项“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文段没有体现;C项“运动存在不平衡”文段没有涉及;D项“自身调节”文段没有涉及。故正确答案选A项。
11.【单选题】是谁拥有这张_____的通行令,占据了所有的地面和天空——快乐的人们,在漆黑的角落里燃起火龙一样的爆竹;宁静的夜空里,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_____了夜空的***。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至高无上引爆
住在富人区的她
B:无出其右引爆
C:无出其右点燃
D:至高无上点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点燃:使燃烧。无出其右: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引爆:使燃料混合剂燃烧,引起瞬时起爆。“点燃***”是固定搭配;修饰“通行令”的应是“至高无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单选题】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阅读材料可知,从“人口密度”到“人口的数学密度”,其实是“人口密度”这一概念从粗划分到细划分的演变过程。因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本来的涵盖面较小,为了弥补这一的缺陷,才有了新的补充性的密度指标。所以材料想要说明的是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A项正确。B项所表达意思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所以不选。C项所提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也不选。D项偷换概念,是对作者意图的曲解。故正确答案为A。
13.【单选题】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候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家里把那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一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B: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C: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D: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材料为“总分”结构,首句先提出观点:真正的艺术创作有时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然后举了诗人露丝•斯通的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A项错误,不能把露丝•斯通诗兴大发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其非凡的创造力,而且文段中的描写其实更侧重于其灵感的突发。B项属于主观臆断,从题干材料推不出,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D项体现了文段的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14.【单选题】虽然有人担心去年经济复苏是建立在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基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具有较强的__,并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_____
A:战略性
B:可行性
C:前瞻性
D:导向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为实词填空题。结合句中的“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可知,句子说的是人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前瞻性”是超前性、预见性,指某种策略在制定的时候就预计到了它将产生的影响,符合文意。政策本身是对“未来”的一种调控规范,出台的政策针对的是“未来”,而“可行性”是指可以实行的可能性;“导向性”是使事务向某个方面发展的特性;“战略性”是对总体有关键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这三个词都不符合语境,所以都不选。故正确答案为C。
15.【单选题】去世100年后,挪威最伟大的文学家__是易卜生,他给挪威民族带来的荣誉,比别的任何挪威人都要多,然而,这个人生前从不__自己是挪威——他是他自己的祖国和上帝。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已经知道
B:始终认为
C:依然承认
D:公认希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填空。根据上下文,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该有维持不变的意思,排除A、D。“始终”用于描述一个时间段,而“依然”则描述一个时间点。如果是“去世100年间”,应用“始终”;而“去世100年后”则应用“依然”。再看第二空,“认为”侧重于自我判断,“承认”侧重于认同既成事实。出生在哪个国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只有承认不承认这个事实的问题,所以“承认”比“认为”更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16.【单选题】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很难单项突进,现在结构调整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村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如果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发育,那么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区域化布局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_____。
A:市场是农村结构调整的导向
B: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
C:农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加快进行
D: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说到我们农业市场需要调整,转折词“但”后边是的内容突出强调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A、D两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故排除;文段通过假设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发育的后果是为了论述农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故不选B。
住在富人区的她
17.【单选题】任何城市的演变都是城市的历史与新元素的__,城市的历史和历史建筑应当是我们的资源、城市的特色,而不应被看作城市建设的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融会贯通负担
B:兼收并蓄阻力
C:此消彼长包袱
D:相辅相成障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混搭填空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成语与实词混搭填空。文段意思是说城市历史与新元素的相互作用,并没有突出二者的“此消彼长”,排除C。A项“融会贯通”的意思是“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B项“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用在文中均不恰当。D项“相辅相成”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符合语境。同时第二空用“障碍”更加形象生动,与“建筑”、“城市建设”相呼,一语双关。故正确答案为D。
18.【单选题】当然部门间的互相协作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是无原则的,我们可以_____,但绝对不可以_____,因为权利必定有相应的义务对应,你拿了这份薪水,就应该完成相应的工作。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精益求精雪上加霜
B:如虎添翼避坑落井
C:锦上添花越俎代庖
D:拾遗补缺落井下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成语辨析,主要考查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避坑落井: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锦上添花: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越俎代庖: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熟知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的语义,可以不难选出答案C。考查点:>选词填空>成语辨析>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
19.【单选题】联合国教科文组将2008年定位“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最后两个句子为因果关系的设问句,一问一答揭示了文段的主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由此可知答案为C。
20.【单选题】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介绍的是一个年轻人应聘成功的故事。公司在信中指出这个年轻人的不足,年轻人在接到这封信后随即写了感谢信,并自觉地弥补不足,最终被公司录用。年轻人的成功就在于他有感恩、认错和改正错误的态度,B项表述正确。A项理解有误,“不经意”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若是意外录用算是“不经意”的话,作者也是想说明为什么“不经意”能成功;C项为强干扰项,文段并没有说明年轻人因为谦虚而获得了什么指示,没有说明“谦虚”与“获得知识和尊重”见的关系,“谦虚”一词在文中也没有体现;D项对故事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文字功底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
21.【单选题】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也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根据这段文字,以下不正确的是:_____
A:管理者的合法权力是职位赋予的 
B:正式任命的领导者是就是管理者
C:正式任命的管理者是领导者 
D: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个不同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由文中“管理者……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可知,领导者未必是管理者,管理者必定是领导者,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选B项。
22.【单选题】在房价不断________的当今中国,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的无产阶层已经被高房价消灭。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然而,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看不到中产阶层成长的希望。毕业即失业已是一种________,初入社会的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挤压,生活幸福感不断降低,“房奴”、“孩奴”________,整个群体被焦虑和失败所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攀升 现象 俯拾皆是 困惑
B:上涨 趋势 层出不穷 纠缠
C:上扬 潮流 无处不在 干扰
D:飙升 常态 比比皆是 困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解析】D。第一空的四个选项不容易区分,先看第二空,显然不能说“毕业即失业”是一种“潮流”,排除C。第三空的四个选项也不容易区分,先看第四空,“困惑”不能与表示被动意思的“所……”搭配,排除A。与“焦虑和失败”搭配,“困扰”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住在富人区的她
23.【单选题】作为企业,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它也要追求利润。然而,从“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这种做法上来看,我国的石油政策显然存在严重缺陷。国有石油企业不管是“高价买进”还是“低价卖出”,它的利益都毫发未损,甚至还从中获得了更多。唯一受损的,是国内经济和国家的利益。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_____。
A:政府应该关注国有垄断企业的盈利状况
B:国家应该养活对国有石油企业的补贴
C:我国的石油政策存在战略性缺陷
D:国有石油企业在以牺牲国家利益来获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标志词“主要强调”可知本题为主旨概括题。由转折关系词“然而”可以判断出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我国的石油政策显然存在严重缺陷”,材料对这种缺陷及其带来的后果进行了说明。因此,C项表述符合文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4.【单选题】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和技术的领域,。因为这些物质产品和技术发明,还体现了创造者、发明者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他们作为某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的濡染和教育。而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物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因而也就使其成为文化整体的代表而传播并发生影响。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
B: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也能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
C:不同文化中共有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传播
D: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展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本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一句,第一句的重心在“它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文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旨进行论述的。
25.【单选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据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活的意思是_____。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可知,“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为了说明这句话,下文先介绍了厂家的说法,又谈了研究人员的看法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厂家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即名不符实。原文并没有否定“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科学性,倒数第二句话还对这类物质的特点作了分析:原文也没有否定“生物降解”的现实性,开头强调并不能真正生物降解的塑料是“大多数”,结尾讲“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的“每个产品”是“经他们试验”的产品,并不是所有产品,所以A、C选项有误。D选项是无中生有。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考查点:>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26.【单选题】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_____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____,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_____
A:缩小扩展
B:消失传播
C:消失蔓延
D:缩小侵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由“灾难性后果”可知,森林应该是“消失”,A、D两项首先被排除;“传播”是个中性词,用它来描述疾病的恶劣程度不恰当,再排除B项,C项最合适。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考查点:>选词填空>实词的辨析>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7.【单选题】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万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靠舌头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
B: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
C: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
D: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第一空应填与“滔滔不绝”意思相近的词。A项“能言善辩”侧重辩才,B项“绘声绘色”侧重叙述的生动,D项“侃侃而谈”侧重谈话的神态,均不准确。“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侧重形容一个人能说,符合要求。第二个空填与“一字千金”意思相近的词,C项“片言只语”侧重形容话少,填入空格内符合文意。A项“讷口少言”侧重不善言谈;B项“不露声色”指不动声色,不是形容话少;D项“缄口不言”指闭着嘴,不说话。A、B、D三项均与题干语境不合,因此排除。再看第三空,成功是靠舌头来“创造”的,前后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28.【单选题】在大众文化的庞大家族中,大众视听文艺无疑是个重要成员。这不单是因为与之相连的电子媒介在传播速度、覆盖范围和信息含量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而且因为它的出现与整个社会文化所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甚至其本身也构成了这些变化的一部分。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住在富人区的她
A:说明了大众视听文艺的重要性
B:电子媒介的优势
C:大众视听文艺的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D:介绍了大众视听文艺与电子媒介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C项属于对“甚至其本身也构成了这些变化的一部分”断章取义的理解。B项电子媒介的优势并不是论述的重点。文中只是说了二者有关联,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如何关联的,所以D项是不正确的。文中的“不单是……,而且……”正是为了说明大众视听文艺的重要性的,所以选A。
29.【单选题】儒家学说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美德,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人生的幸福体现在个人的善行之中,人们不断提升个人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而为了修炼美德,就不能执著于物质生活的享乐,即便是“一箪食,一瓢饮”,只要能够修得高尚的品德,这样的苦行也是幸福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人们如何提升个人美德
B:拥有美德是幸福的前提
C:幸福如何在善行中体现
D:美德与幸福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

最近更新

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教学设计 4页

2024年立秋快乐的祝福语 82页

《学前卫生学》1-3章习题及答案 6页

2024年窃读记读后感500字 17页

2024年空乘面试中文自我介绍 6页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计算题教学设计 8页

介质相关层时分复用物理层标准包含物理层架构.. 4页

光伏招标项目投标文件 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的知识点总结 1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3页

2024年科学五年级培优补差计划 5页

新版北师大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数学下.. 21页

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拍卖等工作.. 12页

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的活动总结(汇编15篇) 20页

2024年秋季学期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 16页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协议 20页

离心式压缩机组大修检修方案 17页

统计学统计学模拟题统计学模拟试卷(9) 6页

译林版高中英语扩展创新学程一Unit4 Project .. 4页

2024年离职申请书(汇总2篇) 4页

重庆市做好2022年市级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 271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重点.. 4页

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街道.. 12页

常见疾病康复》期末考试试卷、答题卡、答案二.. 4页

空调安装合同协议 3页

住建局工程监督检查方案 4页

连州杨公记(共32页) 32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 5页

倒土协议书 4页

中央空调调试报告单 2页